试论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三大模式

被引:83
作者
孟繁华 [1 ,2 ]
张蕾 [2 ]
佘勇 [2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
[2]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集团化办学; 办学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基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目的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质上是学校组织的改进。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可划分为补差模式、嫁接模式和共生模式,通过"补短板"的资源供给帮扶弱势学校,通过嫁接实现结构调整促进学校共同体发展,最终通过提升协同作用内驱力,形成共生状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委托管理: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创新[J]. 沈祖芸.上海教育. 2009(17)
[2]   对教育均衡问题的思考 [J].
苏启敏 .
教育发展研究 , 2008, (11) :15-18
[3]  
学校发展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孟繁华, 2011
[4]  
Improving schools through collaboration: a mixed methods study of school-to-school partnerships in the primary sector[J] . Daniel Muijs.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 2015 (5)
[5]   Towards a framework for school-to-school networking in challenging circumstances [J].
Chapman, Christopher .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8, 50 (04) :40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