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活断层资料模拟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晚第四纪地壳变形场

被引:10
作者
荆燕
任金卫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活断层; 地壳变形; 速度场; 双三次样条函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活动构造是现今大陆地壳变形的重要反映。文中对发育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活断层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分析整理 ,并结合活断层定量研究对主要活断层做出了较为粗略的分类。在此基础上 ,借助改进的Haines方法 (即双三次样条函数 ) ,根据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主要活断层资料 ,推算得出将地壳变形看作连续变形情况下的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变形的应变率场和速度场模型。模型与现今GPS观测结果可以较好地吻合。文中还针对模型计算结果对中国大陆各区的运动矢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与GPS观测结果的比较 ,定量估算出次级断裂在地壳变形中所产生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9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J].
邓起东 ;
张培震 ;
冉勇康 ;
杨晓平 ;
闵伟 ;
楚全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20-1030+1057
[2]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J].
张培震 ;
王琪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30-441
[3]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J].
张培震 ;
王琪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42-450
[4]   四川大凉山断裂带古地震研究初步结果 [J].
宋方敏 ;
李如成 ;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2002, (01) :27-34
[5]   青藏高原东缘礼县-罗家堡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分析 [J].
韩竹军 ;
向宏发 ;
冉勇康 .
地震地质, 2001, (01) :43-48
[6]   华北沧东断裂的构造特征 [J].
高战武 ;
徐杰 ;
宋长青 ;
孙建宝 .
地震地质, 2000, (04) :395-404
[7]   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的地表断层破裂特征 [J].
王彦斌 ;
王永 ;
李建成 ;
詹瑜璋 .
地震地质, 2000, (02) :97-103
[8]   滇西南龙陵-澜沧断裂带——大陆地壳上一条新生的破裂带 [J].
虢顺民 ;
向宏发 ;
周瑞琦 ;
徐锡伟 ;
董兴权 ;
张晚霞 .
科学通报, 1999, (19) :2118-2121
[9]   博格达山北麓活动构造 [J].
柏美祥 ;
范芳琴 ;
吴晓莉 ;
胡方秋 .
内陆地震, 1997, (01) :16-21
[10]   红河断裂带第四纪右旋走滑与尾端拉张转换关系研究 [J].
虢顺民,向宏发,计凤桔,张晓霞 .
地震地质, 1996, (04) :3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