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京津冀城镇群交通成本的北京极化—扩散效应分析

被引:7
作者
龙茂乾
孟晓晨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极化效应; 扩散效应; 交通成本; 可达性; 拐点; 京津冀城镇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北京"灯下黑"现象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通过回顾区域发展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归纳出两条反映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倒"U"型曲线,并从交通成本的角度对京津冀城镇群极化—扩散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城镇群内部,城镇距离北京越近,就业规模越小。2001—2010年间,京津冀城镇群就业规模极化程度提高了42%,就业人口分布更加不均衡。一个城镇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对于该城镇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仍是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而且,扩散效应的经济影响还仅仅局限于隶属于北京的城镇,其他的城镇还未从中获益。根据两条倒"U"型曲线初步判断,北京与周边的中心—外围结构正在接近"拐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城市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J].
刘建朝 ;
高素英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2) :57-61
[2]   首都经济圈的贫困带成因与消除贫困的建议 [J].
左停 ;
刘晓敏 ;
王智杰 ;
陈莉 .
乡镇经济, 2009, 25 (05) :69-72
[3]   基于协整与Granger因果分析的地区一体化进程研究——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为例 [J].
踪家峰 ;
刘姗姗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02) :30-33
[4]   整体生态家居——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J].
文博 .
绿色中国, 2007, (10) :34-37
[5]   极化效应、新极化效应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 [J].
吕拉昌 .
地理科学, 2000, (04) :355-361
[6]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周立群, 2008
[7]  
经济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小建, 2006
[8]  
经济发展战略[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赫希曼著, 1991
[9]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GEOGRAPHY [J].
KRUGMAN, P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 (03) :483-499
[10]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 .2 Wei 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