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与老问题

被引:47
作者
徐高明
张红霞
机构
[1]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创新人才;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全球意识;
D O I
10.13397/j.cnki.fef.2010.06.011
中图分类号
G64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本文对北京大学等五所我国一流大学2008年或2009年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及实施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五所大学已经初步建立起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多元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模式反映出各大学自发地引进了通识教育理念,开始将学生的需求落实在课程上,开始重视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但从国际化的视角出发,与美国一流大学相比,新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尚待进一步明确化,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衔接等课程连贯性与梯度问题、怎样落实全球意识培养问题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结构特点初探 [J].
张红霞 .
高等理科教育, 2010, (05) :67-72
[2]   推行“三三制” 创新本科教学模式 [J].
陈骏 .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1) :12-14
[3]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 [J].
罗燕 ;
史静寰 ;
涂冬波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30 (05) :1-13
[5]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J].
秦绍德 .
中国高等教育, 2009, (05) :19-21
[6]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 [J].
杨叔子 ;
余东升 .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06) :1-7
[7]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J].
王义遒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03) :2-8+188
[8]   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 [J].
甘阳 .
读书, 2006, (04) :3-12
[9]   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J].
张岂之 .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04) :2-4+14
[10]   似曾相识燕归来——评《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 [J].
朱九思 .
高等教育研究 , 2004, (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