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黄土区降水降尘输入农田土壤中的氮素评估
被引:24
作者:
王志辉
[1
]
张颖
[2
]
刘学军
[2
]
同延安
[1
]
乔丽
[3
]
雷小鹰
[4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
[3] 陕西省气象局
[4] 洛川县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N沉降;
陕西;
降尘输入N;
湿沉降N;
大气沉降N;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的急剧增加,大气氮沉降亦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生态系统的响应也逐渐表现出来。研究黄土区氮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与平衡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为研究氮沉降的环境生态效应和生物有效性提供科学支撑。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对陕西杨凌和洛川地区2006~2007年的降水降尘输入氮总量、月动态变化及各形态N的贡献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杨凌点2006年总降雨量为507.8mm,总N沉降通量为20.6kg/(hm2.a),其中N湿沉降通量为19.1kg/(hm2.a),占93%;降尘输入的N通量为1.5kg/(hm2.a),占7%。总N沉降通量中NO3--N为7.3kg/(hm2.a),占36%。洛川点2006年6月~2007年5月总降雨量为579.5mm,总N沉降通量为12.7kg/(hm2.a),其中N湿沉降通量为11.4kg/(hm2.a),占90%;降尘输入N的通量为1.2kg/(hm2.a),占10%。总N沉降通量中NO3--N为8.7kg/(hm2.a),占69%。两个点N沉降通量和氮素形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活性N主要来自人为活动,即农业生产排放的活性N。
引用
收藏
页码:3295 / 330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