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定量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31
作者
向宏发
韩竹军
虢顺民
陈立春
张晚霞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定量研究; 右旋走滑运动; 红河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卫航片解释、野外地质调查和相关年代学研究与综合前人已有资料分析,阐明了红河断裂带作为一个整体自中新世以来大规模右旋位错的地质依据,论述红河断裂带在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红河断裂带后期大规模右旋走滑运动与青藏高原隆升间的某些相关性。研究表明:中新世以来,红河断裂带大规模右旋走滑运动在北段区主要表现为尾端拉张伸展——构成典型的滇西北裂陷盆地区,且自中新世经上新世至第四纪,伸展型盆地由西北向东南扩展;中段区为典型的右旋走滑变形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上新世煤盆及礼社江水系均显示为同步右旋位错。上新世以来右旋位错量达30~32km;南段带内由山前水系右旋位错和断裂谷内右旋“撕裂”变形为主要特征。从中新世经上新世至第四纪,与山体快速隆起相伴的断陷盆地有从东南向西北扩展的趋势。根据地质研究结果,并结合区内K-Ar、FT和SEM测年资料分析,可以初步认为,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开始于8~7Ma,强烈活动于5Ma±。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