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63
作者
蒲维维 [1 ]
张小玲 [1 ]
徐敬 [1 ]
赵秀娟 [1 ]
徐晓峰 [1 ]
董璠 [1 ]
于波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 北京市气象台
关键词
酸雨; pH值; K值; 酸雨频率;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7 [酸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3—2008年北京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北京市观象台、昌平站、上甸子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5.6,且近6年来,降水pH值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北京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平均pH值及K值较春、冬季节低;pH值及K值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强酸雨频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偏南气流影响下,降水酸度增强且酸沉降量大,酸雨污染严重;当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增大;大气污染物SO2,NO2,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成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64 / 4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1992~2006年中国降水酸度的变化趋势
    汤洁
    徐晓斌
    巴金
    王淑凤
    [J]. 科学通报, 2010, 55 (08) : 705 - 712
  • [2] 中国大气降水化学研究进展
    王文兴
    许鹏举
    [J]. 化学进展, 2009, 21(Z1) (Z1) : 266 - 281
  • [3] 1993—2006年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赵艳霞
    侯青
    [J]. 气象学报, 2008, 66 (06) : 1032 - 1042
  • [4] 上甸子本底站湿沉降化学成分变化与来源解析
    徐敬
    张小玲
    徐晓斌
    丁国安
    颜鹏
    于晓岚
    程红兵
    周怀刚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5) : 1001 - 1006
  • [5] 北京地区PM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
    徐敬
    丁国安
    颜鹏
    王淑凤
    孟昭阳
    张养梅
    刘玉彻
    张小玲
    徐祥德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7, (05) : 645 - 654
  • [6] 近年来京津地区酸雨形势变化的特点分析——气溶胶影响的探讨
    汤洁
    徐晓斌
    巴金
    王淑凤
    丁国安
    [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05) : 667 - 673
  • [7] 近30年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回顾——纪念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
    丁国安
    郑向东
    马建中
    刘煜
    颜鹏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 796 - 814
  • [8] 福州气象条件与酸雨的关系研究
    林长城
    林祥明
    邹燕
    张玲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3) : 330 - 336
  • [9] 北京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对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作用
    胡敏
    张静
    吴志军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5, (02) : 169 - 176
  • [10] 中国气象局酸雨网基本资料数据集及初步分析
    丁国安
    徐晓斌
    王淑凤
    于晓岚
    程红兵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S1) : 85 -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