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城区“两抢一盗”犯罪分布环境

被引:36
作者
郑文升 [1 ,2 ]
卓蓉蓉 [1 ,2 ]
罗静 [1 ,2 ]
余斌 [1 ,2 ]
王晓芳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
关键词
“两抢一盗”; 空间句法; 分布环境; 武汉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结合空间组构与环境犯罪学,初步建构基于空间句法的犯罪分布环境阐释理论。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案例区域,以立案判决的2013年盗窃罪、抢劫罪和抢夺罪案件分布地点为数据源,以典型犯罪空间为实证研究对象,解读城市"两抢一盗"犯罪现象的分布环境。宏观尺度下,空间组构自发涌现的城市节点容易成为犯罪吸引场,与犯罪热点区分布形成密切关系;节点可达性衔接宏微观空间,影响犯罪人到达、逃逸犯罪地点成本的大小以及犯罪失败风险的高低;微观尺度上,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割裂形成的"空间缝隙"为犯罪人的空间探索创造了可能,空间的高集成度与空间使用者的单一化强化了犯罪集聚;空间拓扑深度则通过塑造社区人流的社会结构与领域感影响犯罪的空间防卫。空间句法为分析犯罪人的滋生环境、犯罪动机的刺激环境、犯罪人"到达"、"实施"、"逃逸"的活动环境以及防卫犯罪活动的约束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710 / 17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街道网络结构与街道两抢一盗犯罪关系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的视角 [J].
曾敏玲 ;
毛媛媛 ;
黄伟 .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07) :56-63
[2]   目的性与选择性消费的空间诉求——对王府井地区及3个案例建筑的空间句法分析 [J].
盛强 ;
杨滔 ;
刘宁 .
建筑学报, 2014, (06) :98-103
[3]   抢劫与抢夺犯罪行为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J].
毛媛媛 ;
丁家骏 .
人文地理, 2014, 29 (01) :49-54
[4]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场所意象转达与延续机制探讨——以长沙历史城区为例 [J].
鲁政 ;
过伟敏 .
现代城市研究, 2014, (01) :89-95
[5]   DP半岛街头抢劫犯罪案件热点时空模式 [J].
徐冲 ;
柳林 ;
周素红 ;
叶信岳 ;
姜超 .
地理学报, 2013, 68 (12) :1714-1723
[6]   上海市就业市场状况与城市犯罪的空间计量分析 [J].
严小兵 .
人文地理, 2013, (03) :85-90+69
[7]   北京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空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以城市110警情为例 [J].
李业锦 ;
朱红 .
地理研究, 2013, 32 (05) :870-880
[8]   句法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认知研究 [J].
陶伟 ;
陈红叶 ;
林杰勇 .
地理学报, 2013, 68 (02) :209-218
[10]   城市犯罪时空特征与机制——以北京城八区财产类犯罪为例 [J].
冯健 ;
黄琳珊 ;
董颖 ;
宋蕾蕾 .
地理学报, 2012, 67 (12) :1645-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