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GPS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强震危险性预测的探讨

被引:24
作者
杨国华
张风霜
武艳强
韩月萍
沈午春
杨博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关键词
GPS连续观测; 构造活动闭锁; 强震; 强震危险性判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自1999运行以来已经积累了8年多的观测资料,目前针对地震预测、观测对象和数据处理方法,广义地提出了"点、线、面"的分析方法。实际应用表明,利用"线"的分析方法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在恰当的空间范围内不但可降低噪声,而且可突出异态信息。在目前较低测控能力的基础上,可通过全空间扫描与现象分析发现:①距昆仑山口西地震震中最近的德令哈观测站相对于拉萨观测站在震前较早的时间,其EW向就出现了缓慢变化,乃至闭锁(或无差异变化),直至地震发生为止,持续时间超过2年,闭锁数值10 mm以上,震后恢复正常;②云南地区数次强震震前下关观测站相对于泸州观测站EW向出现了闭锁或低于正常的变化,2003年强震之后恢复正常;最近的普洱强震自2006年初EW与SN向均出现了相对闭锁,两个方向的数值分别接近和达到10 mm;此外,每阶段异常的持续时间均超过1年;③塔什—乌什间EW向在新疆巴楚地震前出现了闭锁性活动,时间2年以上,数值约10 mm,震后恢复正常;目前SN向有相对闭锁迹象,并正在趋于明朗;④鼎新—西宁间EW方向有相对闭锁的迹象,但时间尚短;⑤通过寻找相对"闭锁"区段有可能成为判定强震危险性存在与否的主要方法。由此推测,若普洱6.4级地震后闭锁不解除,川滇菱形块体的西边界构造带及周围地区仍是近期强震最有可能发生的地区,其次是新疆的西天山地区,目前青藏高原东北缘尚不明朗。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GPS基准站坐标分量噪声的时间序列与分类特征
    杨国华
    张风霜
    武艳强
    韩月萍
    [J]. 国际地震动态, 2007, (07) : 80 - 86
  • [2] 用GPS时间序列获取中国大陆微动态应变场
    敬少群
    王佳卫
    吴云
    周硕愚
    施顺英
    [J]. 地震学报, 2006, (05) : 478 - 484
  • [3] 印尼8.7级大震前后GPS观测站的地壳水平与垂直位移时间序列结果
    顾国华
    [J]. 地震, 2006, (02) : 19 - 28
  • [4] GPS时间序列及其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响应
    敬少群
    吴云
    乔学军
    周硕愚
    施顺英
    [J]. 地震学报, 2005, (04) : 394 - 401+466
  • [5] GPS揭示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前兆特征
    吴云
    孙建中
    乔学军
    王辉
    张燕
    施顺英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 (03) : 14 - 20
  • [6]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
    顾国华
    张晶
    王武星
    [J]. 地震, 2003, (02) : 39 - 47
  • [7]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
    王琪
    张培震
    牛之俊
    J.T.Freymueller
    赖锡安
    李延兴
    朱文耀
    刘经南
    R.Bilham
    K.M.Larson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 529 - 536
  • [8] 20世纪云南地震活动研究
    皇甫岗
    石绍先
    苏有锦
    [J]. 地震研究, 2000, (01) : 1 - 9
  • [9] 板内强震蕴震过程中地形变图象及模式的研究
    杨国华,桂昆长,巩曰沐,杨春花,韩月萍,孙东平
    [J]. 地震学报, 1995, (02) : 156 -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