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主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的测度分析

被引:55
作者
姜海宁
陆玉麒
吕国庆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江浙沪; 对外经济联系; 中心城市; 经济联系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从节点分析、线路分析以及经济联系强度等方面对江浙沪主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状况进行实际测度,定量分析其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等级层次性特征。结果表明:江浙沪主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区域差异明显,并且表现出按照一定的轴线发生联系,这种轴线的方向和路径具有一定规律性;上海对江浙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大,并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形成圈层结构分异;苏锡常经济圈内部经济联系紧密,南京和杭州对外经济联系不强,中心地位亟待提高;交通是宁波对外经济联系的最主要障碍。总之,江浙沪主要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其对外经济联系的前提条件,而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手段之一,当然这还与距离、行政区划和历史等因素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中心城市的增长模式和集聚扩散特征研究 [J].
李平华 ;
陆玉麒 ;
于波 .
人文地理, 2005, (03) :49-53
[2]   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李平华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3) :69-78
[3]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J].
郑国 ;
赵群毅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5) :51-54+96
[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产业机理 [J].
张祥建 ;
唐炎华 ;
徐晋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10) :65-69
[5]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2, (06) :742-752
[6]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 [J].
王铮 ;
邓悦 ;
宋秀坤 ;
吴兵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4) :331-340
[7]   我国区际经济联系探讨——以铁路客运为例 [J].
张莉 .
中国软科学, 2001, (11) :100-104
[8]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J].
李国平 ;
王立明 ;
杨开忠 .
经济地理, 2001, (01) :33-37
[9]   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 [J].
牛慧恩 ;
孟庆民 ;
胡其昌 ;
陈延诚 .
经济地理, 1998, (03) :51-56
[10]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 [J].
周一星 .
城市规划, 1998, (02) :22-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