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新近系铜矿化特征及铜的来源、富集分布初探

被引:22
作者
曹养同 [1 ]
刘成林 [1 ]
陈永志 [1 ]
焦鹏程 [1 ]
宣之强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前陆盆地; 铜矿化; 卤水; 来源及富集;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0.12.008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库车盆地铜成矿作用发生在新近纪,主要有砂岩型、泥岩型、灰岩型铜矿化。矿化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北部的克拉苏构造带,基本位于背斜核部偏两翼部位,沿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发育在盐丘附近。主要的地表铜矿物为氯铜矿,是干旱气候条件下含盐盆地的产物。盆地古近系石盐、石膏样品电镜分析、石膏铜含量化学分析及新近系碎屑岩中铜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盐岩、膏岩,褐红色碎屑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为铜的矿源层,灰绿色粉砂岩、泥岩、灰白色(含砾)中粗砂岩为铜的含矿层。铜离子的运移载体主要为源自大气降水溶解石盐、石膏所形成的卤水,卤水淋滤褐红色碎屑岩中的铜并下渗到地下,在以构造挤压为主及盐构造卸负作用产生流体上涌的驱动力下沿断裂向地表运移,随着卤水温度压力降低,干旱气候条件下,在地表碎屑岩节理面、部分层理面上发育石盐、石膏及氯铜矿,形成地表砂岩型、泥岩型、灰岩型铜矿化。当含铜卤水经过被方解石交代的硬石膏带(氧化-还原化学障)时,遇到因TSR反应形成富含还原硫的卤水,铜会发生富集,可能形成地下铜矿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791 / 180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1]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M]. 地质出版社 , 迟清华, 2007
[12]  
中国新疆铜矿床和镍矿床[M]. 地质出版社 , 刘德权,唐延龄,周汝洪著, 2005
[13]  
砂岩铜矿地球化学和成矿动力学[M]. 地震出版社 , 谭凯旋著, 1998
[14]  
中国新疆古生代地壳演化及成矿[M].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 , 何国琦等著, 1994
[15]  
现代地质学研究文集[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李清波等主编, 1992
[16]  
层控矿床地质学[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米上庆,黄华盛编著, 1988
[17]  
元素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刘英俊 著, 1984
[18]  
Fluid speciation controls of low temperature copper isotope fractionation applied to the Kupferschiefer and Timna ore deposits[J] . Dan Asael,Alan Matthews,Slawomir Oszczepalski,Miryam Bar-Matthews,Ludwik Halicz.Chemical Geology . 2009 (3)
[19]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stability of copper chloride complexes in water vapor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J].
Archibald, SM ;
Migdisov, AA ;
Williams-Jones, AE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2, 66 (09) :1611-1619
[20]  
Evaporites, brines and base metals: low-temperature ore emplacement controlled by evaporite diagenesis[J] . J. K. Warren.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