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127
作者
彭建兵 [1 ]
范文 [1 ]
李喜安 [1 ]
王庆良 [2 ]
冯希杰 [3 ]
张骏 [4 ]
李新生 [1 ]
卢全中 [1 ]
黄强兵 [1 ]
马润勇 [1 ]
卢玉东 [4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2]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3] 陕西省地震局
[4] 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汾渭盆地; 地裂缝; 成因; 抽水作用; 大陆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汾渭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本文概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目前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段,重点研究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分布关系与成生联系,建立构造地裂缝的地质结构模型;将现代物理数值模拟技术与高精度观测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构造活动启动地裂缝灾害的力学机理以及构造作用与抽水作用耦合致裂机理;以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成生与青藏、华北大陆变形的动力学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该区地裂缝与现今中国大陆动力学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驱动力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徐锡伟,钱瑞华,高震寰,王辉,雷军,刘玉刚,陈健,郝书俭,于之水,杜新贵 .
地震地质, 1994, (04) :355-364
[12]   大同市地裂缝研究 [J].
马国栋 .
地质灾害与防治, 1990, (02) :27-33
[13]   论渭河盆地现代山崩滑坡和地裂陷灾害的活动周期 [J].
程谦恭 .
水土保持学报, 1989, (03) :71-83
[14]   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的关系 [J].
吴在宝 ;
缪祥生 ;
杨国强 .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986, (04) :118-128
[15]   渭河地震带地裂与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J].
王景明 .
地震学报, 1985, (02) :190-201+237
[16]   晋南地裂缝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J].
王绍中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5, (05) :11-12
[17]   薛店地裂缝成因分析 [J].
苏宗正 ;
阎正萃 ;
张大卫 ;
冀贵成 .
山西地震, 1984, (02) :1-4+14
[18]  
武强等著.山西断陷盆地地裂缝灾害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19]  
王景明等著.地裂缝及其灾害的理论与应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0]  
王小龙等译,杨巍然等著.大陆裂谷对比[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