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7
作者
莫德祥 [1 ]
廖克波 [2 ]
吴庆标 [1 ]
覃静 [1 ]
机构
[1] 广西大学林学院
[2] 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关键词
山白兰; 生物量; 碳储量; 碳素分配;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23.210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揭示山白兰人工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进行人工林碳汇造林项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亚热带地区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样方收获等方法对其生物量、碳含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58.21 t/hm2,其中乔木层占植被层碳储量的87.24%,灌木层占10.77%,草本层占0.18%,凋落物层占1.81%;土壤层中0~80 cm的碳储量为102.01 t/hm2,为植被层的1.82倍。山白兰人工林乔木层年净固碳量为3.50 t/(hm2.年)。[结论]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比较可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4072 / 140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J].
曹吉鑫 ;
田赟 ;
王小平 ;
孙向阳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5) :2001-2005
[2]   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J].
何斌 ;
黄寿先 ;
招礼军 ;
陈玉萍 ;
荣薏 ;
罗柳娟 .
林业科学, 2009, 45 (09) :151-157
[3]   厚荚相思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研究 [J].
秦武明 ;
何斌 ;
韦善华 ;
蔡树威 ;
覃永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2) :14089-14092
[4]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J].
刘海岗 ;
刘一 ;
黄忠良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3) :1018-1020+1023
[5]   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 [J].
尉海东 ;
马祥庆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71-174
[6]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功能耦合研究综述 [J].
项文化 ;
黄志宏 ;
闫文德 ;
田大伦 ;
雷丕锋 .
生态学报, 2006, (07) :2365-2372
[7]   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 [J].
杨洪晓 ;
吴波 ;
张金屯 ;
林德荣 ;
常顺利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72-177
[8]   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 [J].
方运霆 ;
莫江明 .
广西植物, 2002, (04) :305-310
[9]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碳素密度、贮量和分布 [J].
方晰 ;
田大伦 ;
项文化 .
林业科学, 2002, (03) :14-19
[10]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