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万年渤海西岸海侵时古海面的现代标高对比研究

被引:21
作者
魏灵 [1 ]
贾玉连 [2 ]
易朝路 [3 ]
王洪波 [4 ]
郭盛乔 [5 ]
机构
[1]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5]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关键词
4028kaB.P.; 海面标高; -11-5m; 区域性地面低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文章基于众多钻孔海相层中有孔虫、介形类等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恢复海水深度,重建了海侵最大时的古海面的现代标高。结果显示:40~28kaB.P.海侵,海面的现代标高最高可达-11-5m;10~4kaB.P.海侵则为2~3m。后者同众多研究所认为的中全新世存在高海面,海面高度为2~3m的结论大致吻合,前者则与全球气候尚处在间冰阶,冰川部分消融,世界洋面处在-50m的大背景不协调。而辽东与山东半岛沿海众多钻孔揭示,40~28kaB.P.渤海地区并没有高于-50-20m海面存在的证据。通过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40~28kaB.P.渤海西岸的海侵,是早玉木冰期持续4~5万年之久的冰期低海面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使现代渤海西岸的大部分区域远离沉积环境,成为冲刷侵蚀区,这种效应叠加在冰期边缘海式构造下沉与弧后盆地性质的构造下沉背景之上造成区域性异常地面低洼;渤海西岸异常地面低洼在间冰阶全球趋暖,冰川型海侵的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强烈“视”海侵(指示当时海侵时海水深度很大,而不是海水的陆泛范围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最末一次冰期的黄海——黄海古地理若干新资料的获得及研究 [J].
徐家声 ;
高建西 ;
谢福缘 .
中国科学, 1981, (05) :605-613
[22]   我国东部第四纪海侵地层的初步研究 [J].
汪品先 ;
闵秋宝 ;
卞云华 ;
成鑫荣 .
地质学报, 1981, (01) :1-13
[23]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海水进退 [J].
耿秀山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1, (01) :114-130
[24]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王靖泰 ;
汪品先 .
地理学报, 1980, (04) :299-312
[25]   莱州湾西岸晚第四纪海相地层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研究 [J].
王绍鸿 .
海洋与湖沼, 1979, (01) :9-23
[26]   关于渤海湾西岸海相地层与海岸线问题 [J].
赵松龄 ;
杨光复 ;
苍树溪 ;
张宏才 ;
黄庆福 ;
夏东兴 ;
王永吉 ;
刘福寿 ;
刘成福 .
海洋与湖沼, 1978, (01)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