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7
作者
周建华 [1 ]
支晨阳 [1 ]
郎兵 [2 ]
机构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 长春市公交医院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辛开苦降;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D O I
10.13193/j.archtcm.2008.11.33.zhoujh.009
中图分类号
R259.746.2 [];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归纳总结中医辛开苦降理论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的运用及"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的体会和理解。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其均有辛热之干姜和苦寒之芩连。仲景用干姜温中补脾阳,以芩连清胃热。半夏泻心汤类的寒热错杂证是脾寒和胃热两个方面的错杂。脾寒则清阳不升而腹泻下利,胃热不降则呕,脾胃升降之机痞塞于中,心下痞乃成。而见呕、利、痞之证。根据其症状的不同,三方可以变化使用。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缠绵,虚实夹杂,攻则伤正气,补则益邪,故必须用"和"剂以治之;本病或虚或实,"湿"的存在往往贯彻始终,或为寒湿,或为湿热。所以,祛湿亦为治疗大法。但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坚决反对治"湿",用"淡渗之剂治之",是因为"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气矣","故必用升阳风药即差"(调理脾胃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接受《脾胃论》的指导,也收到较好的效果;"瘀血"是病理产物,亦是使病程缠绵的致病物质。治疗上必须阻断产生"瘀血"的原因,清除"瘀血",使病情转入良性的轨道。
引用
收藏
页码:2336 / 23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半夏泻心汤的临证应用 [J].
张海啸 ;
史载祥 .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6, (04) :18-19
[2]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124例 [J].
李福章 .
光明中医, 2006, (11) :86-86
[3]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J].
布图雅 ;
斯琴 .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6, (03) :68-70
[4]   半夏泻心方配伍与诱导BGC-823细胞凋亡关系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J].
刘喜平 ;
李沛清 ;
席时燕 ;
李雪萍 ;
梁涛 .
中医杂志, 2006, (02) :134-137
[5]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 [J].
连建学 ;
刘宏平 ;
刘卫华 .
陕西中医, 2006, (01) :47-49
[6]   “辛开苦降法”初探 [J].
张庆荣 ;
买买吐松 .
天津中医药, 2005, (05) :81-81
[7]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思路及作用机理分析 [J].
赵鸣芳 .
江苏中医药, 2005, (10) :45-49
[8]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探讨 [J].
李桂贤 ;
黄勇华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10) :26-27
[9]   辛开苦降法与脾升胃降 [J].
魏玮 ;
郝建军 ;
周晓莉 .
中医杂志, 2004, (09) :715-716
[10]   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J].
张连峰 ;
刘继洲 .
中华消化杂志, 2002, (06)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