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及其困难——从法理学教材出发

被引:13
作者
田夫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关键词
“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 法理学教材; 法律关系;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4.06.001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从知识生产机制的整体视角来看,中国法理学教材还没有走出苏式法理学的框架。苏式法理学教材的"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基于法理学与部门法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一基本原理,认为法理学是部门法学的指导性学科,并由此决定了"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包含正面向度和反面向度两个方面,正面向度指的是法理学针对部门法学生产"指导"型知识,反面向度指的是部门法学帮助法理学生产"指导"型知识,法律关系理论和法律行为理论分别典型地对应着这两个方面。然而,对上述理论的检讨表明,"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在运行机制层面是无效的;进一步地,该机制在基本原理层面及其理论基础层面也是错误的,因而应当被抛弃。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法理论为什么是重要的——法学的知识框架及法理学在其中的位置 [J].
陈景辉 .
法学, 2014, (03) :50-67
[3]   法理学的定位——关于法理学学科性质、特点、功能、名称等的思考 [J].
刘作翔 .
环球法律评论, 2008, (04) :37-44
[4]   法律行为概念疏证 [J].
朱庆育 .
中外法学, 2008, (03) :325-372
[5]   法律交易论 [J].
米健 .
中国法学, 2004, (02) :57-66
[6]   走出概念的泥淖——“法理学”与“法哲学”之辨 [J].
舒国滢 .
学术界, 2001, (01) :101-110
[7]   论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J].
张小虎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 (02) :3-12
[8]   论刑事法律关系 [J].
刘生荣 .
中外法学, 1993, (02) :16-20
[9]   对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学说的比较研究 [J].
沈宗灵 .
中国社会科学, 1990, (01) :67-77
[10]   刑事法律关系初探 [J].
舒国滢 .
法学评论, 1985, (06)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