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的理论内涵、现实意义与优化路径

被引:22
作者
王立峰
吕永祥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合署办公; 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体系; 政治秩序; 利益集团; 生态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一直是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对权力的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最终是要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的理论内涵、现实意义与优化路径》一文指出,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权力监督视角出发,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的理论内涵体现为两者在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和监督手段四个方面的分工与融合。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具有加强和改善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的主体结构与内容结构、提升我国治理腐败的有效性和合法性等现实意义。《公私之辨:权力监督目的的生态学分析》一文指出,立足生态学的视角,监督主体的私利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持续膨胀的私利则会掣肘权力监督的应有效能,引发权力与权利的互抑与失衡,加剧监督生态的退化。为此,权力监督应当追求监督目的的公益化,实现监督双方的共生互利,进而统领和规范多样性的监督诉求,确保监督生态的整体性、平衡性和持续优化。《权力规制:政治秩序场域中利益集团的消极行为》一文指出,对利益集团消极行为的规制,中国应着眼于政府自主性、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公民个体的政治理性来增强政治实体的防范能力,着眼于严格执行政治制度、增加政治制度供给和营造政治生态来发挥政治规则的效力,着眼于强化政治权威、掌控政治资源和彰显法治来提高政治控制的水平。三篇文章皆有真知灼见,期望通过本期的讨论,给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研究和工作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解读和实践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31 +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家公权力监督体系重构 [J].
杨解君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70 (03) :36-45
[2]   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价值基础与制度构建 [J].
吴建雄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7, 21 (02) :53-63
[3]   国家监察立法的六个基本问题 [J].
江国华 ;
彭超 .
江汉论坛, 2017, (02) :118-124
[4]   监察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与实现路径 [J].
吴建雄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7, (02) :7-11
[5]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价值、逻辑与路径 [J].
吴建雄 ;
刘峰 .
求索, 2017, (01) :27-36
[6]   积极稳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J].
张国栋 .
中国纪检监察, 2017, (02) :43-44
[8]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 [J].
马怀德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6) :15-21+125
[10]  
纪检监察监督问题研究.[M].河南省纪委;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