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投饵频次对海蜇碟状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吴颖 [1 ,2 ]
李圣法 [1 ]
程家骅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海蜇; 碟状体; 温度; 投饵频次; 平均日生长率; 伞径; 收缩率;
D O I
10.13233/j.cnki.mar.fish.2009.04.011
中图分类号
S968.9 [其他海产动物养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和投饵频次对海蜇碟状体生长过程(伞径生长及活动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温度设置为17、21、25℃,投饵频次设置为0.5、1、2、3、4次/d,进行交叉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投饵频次对碟状体伞径生长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且二者的交互作用明显。温度、投饵频次与海蜇碟状体生长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各温度下当饵料频次达到一定程度时,投饵频次的增加未对碟状体的平均日生长率产生差异,17℃时每天投饵1次,21℃、25℃时每天投饵2次即能满足碟状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温度、投饵频次对碟状体的收缩率影响均十分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也很明显。温度与碟状体的收缩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17~21℃时Q10值为2.74,21~25℃时Q10值为1.53,随温度的升高其灵敏度降低。综合本实验条件下的观察结果发现:饵料丰富(即投饵频次相对较高)时,高温(21~25℃)有利于碟状体的生长;饵料不足(即投饵频次相对较低)时,低温(17℃)也有利于碟状体的生长。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4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大型水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吴颖 ;
李惠玉 ;
李圣法 ;
程家骅 .
海洋渔业, 2008, (01) :80-87
[2]   东海区沙海蜇的动态分布 [J].
丁峰元 ;
程家骅 .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01) :83-89
[3]   水母暴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J].
丁峰元 ;
严利平 ;
李圣法 ;
程家骅 .
海洋科学, 2006, (09) :79-83
[4]   环境因子对海蜇早期幼体发育影响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J].
赵斌 ;
张秀梅 ;
陈四清 ;
成永旭 ;
张岩 .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01) :87-92
[5]   温度和相对饵料丰度对海蜇水母体生长的影响 [J].
鲁男 ;
蒋双 ;
陈介康 .
水产科学, 1993, (02) :1-5
[6]   海蜇的人工工厂化育苗 [J].
王永顺 ;
黄鸣夏 ;
孙忠 ;
张庆生 .
水产学报, 1991, (04) :322-327
[7]   温度和盐度对海蜇碟状体生长及发育的影响 [J].
黄呜夏 ;
王永顺 ;
孙忠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7, (02) :105-110+4
[8]   营养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J].
陈介康 ;
丁耕芜 ;
刘春洋 .
水产学报, 1985, (04) :321-329
[9]   温度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J].
陈介康 ;
丁耕芜 .
动物学报, 1983, (03) :195-206
[10]  
动物生态学原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孙儒泳编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