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九龙县娃娃沟泥石流运动特征与堵河成灾机制分析

被引:1
作者
施蕾蕾
陈宁生
杨成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泥石流; 流速; 流量; 堵河; 四川省九龙县娃娃沟;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8.02.017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2006年7月16日娃娃沟流域暴发的大规模泥石流,给下游3个电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大渡河流域一次典型的灾害性泥石流。分析得出,娃娃沟泥石流重度高、搬运能力强,泥石流固体物质砂、石混杂,粗大砾石含量高;暴发频率低、规模大,流速及峰值流量分别高达10.78m/s及798.5m3/s;在汇口处,泥石流堆积物堵塞河道是引起下游电站受灾的重要原因,高重度、粗颗粒、大流量的组合是此次泥石流堵江的重要原因。堵河判别计算结果显示在发生百年一遇泥石流时,该断面均有发生堵河的可能。娃娃沟泥石流表明:①在大渡河支流的泥石流沟周边的中小电站极有可能在泥石流暴发时受到破坏。因此,电站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周边泥石流沟的防灾减灾工作;②虽然娃娃沟流域植被良好,但仍然发生了大规模泥石流。表明植被不能完全避免泥石流的发生,对于此类泥石流沟不能疏忽大意。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48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泥石流防治指南.[M].周必凡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1,
[12]  
泥石流研究与防治.[M].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