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目标新指向:青少年健康促进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被引:98
作者
柳鸣毅 [1 ,2 ]
孔年欣 [1 ,2 ]
龚海培 [1 ,2 ]
胡雅静 [3 ]
机构
[1] 武汉体育学院青少年运动训练评价中心
[2] 武汉体育学院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3]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关键词
体教融合; 目标; 青少年体育; 健康促进; 后备人才培养;
D O I
10.16469/j.css.202010002
中图分类号
G812.45 [青少年];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以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路径,破除全体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部分青少年业余训练相互割裂的时滞性。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夯实体育强国的基础为指引,发挥跨领域、跨部门协同治理优势,共破青少年体育领域部门治理障碍、运行机制壁垒和政策执行阻滞等问题。《意见》以全社会共担青少年健康发展、全阶段共促青少年主动健康、全领域共破健康发展壁垒、全过程共建"普及-精英"一体化体系作为支撑特性,将以遵循人本发展、公平发展、效率发展的实践原则,从引领构建青少年体育政策体系、整合青少年体育治理多元要素、打造青少年体育一体化组织体系、满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体育需求和建立青少年体育产业体系等5个方面,实现青少年健康促进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融合双重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8 / 2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J].
柳鸣毅 ;
丁煌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 44 (10) :13-27
[2]   中国体育治理逻辑的转型与创新 [J].
任海 .
体育科学, 2020, 40 (07) :3-13
[3]   中国体育运动学校嬗变历程、现实问题与治理策略研究 [J].
柳鸣毅 ;
但艳芳 ;
张毅恒 .
体育学研究, 2020, 34 (03) :64-77
[4]   社会资本与大众体育 [J].
边燕杰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 44 (04) :1-11
[5]   “雕刻身体”:青年健身群体的身体实践与情感体验 [J].
彭秀祝 .
中国青年研究, 2020, (03) :78-84+48
[6]   主动健康:从理念到模式 [J].
李祥臣 ;
俞梦孙 .
体育科学, 2020, 40 (02) :83-89
[7]   新中国70年的学校体育成就与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J].
毛振明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 34 (06) :461-465
[8]   身体素养: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 [J].
任海 .
体育科学, 2018, 38 (03) :3-11
[9]   论体育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 [J].
杨桦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 39 (01) :1-6
[10]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在清华大学《体教结合:国家视野中的认识与行动》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J].
冯建中 .
体育科学, 2005, (0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