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23
作者
李国胜
王海龙
董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关键词
黄河; 入海泥沙; 悬移输运; 沉积效应;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8 [河口、港湾、海岸泥沙];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以利津站代表的黄河入海径流和泥沙数据驱动ECOMSED模型,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运过程的逐月时空变化、输送通量以及海底沉积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忽略再悬浮作用条件下,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这种变化具有年际相似性。黄河泥沙入渤海后总体朝向辽东湾西侧海岸扩散,而主要沉降区域是黄河口附近,且随着距离的增大,沉积通量迅速降低。模拟沉积速率一般在0.5 ̄0.1mm/年左右,与实际调查结果非常接近。海底地形等高线向渤海海盆西部、渤海湾南部,以及渤海海峡方向突出,也反映了泥沙通量的输送方向。从黄河入海泥沙悬移扩散过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海底沉积效应来看,渤海海域泥沙悬移输运过程受潮汐动力、余流和和底层流场等因子的制约。除了黄河河口地区以外,各月悬浮泥沙高浓度区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潮流能量最强的海域,潮流水平动能的大小与悬沙浓度大小分布基本一致。泥沙悬移输运方向与模拟获得的渤海三维风驱—潮致Lagrange余流的方向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泥沙扩散的方向和强度明显受余流方向和强度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07 / 7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A modelling study of SPM transport in the Bohai Sea.[J].Wensheng Jiang;Thomas Pohlmann;Jürgen Sündermann;Shizuo Feng.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2000, 3
[12]  
A numerical experiment on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i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J].Tetsuo Yanagi;Koh-ichi Inoue.Journal of Oceanography.1995, 5
[13]   VARIABILITY OF ENTRAINMENT OF COHESIVE SEDIMENTS IN FRESH-WATER [J].
MACINTYRE, S ;
LICK, W ;
TSAI, CH .
BIOGEOCHEMISTRY, 1990, 9 (03) :187-209
[14]   A THREE-DIMENSIONAL WEAKLY NONLINEAR DYNAMICS ON TIDE-INDUCED LAGRANGIAN RESIDUAL CURRENT AND MASS-TRANSPORT [J].
冯士筰 .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986, (02) :139-158
[15]  
黄河干流水沙变化与河床演变.[M].钱意颖等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
[16]  
渤海地质.[M].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85,
[17]   渤海湾环流的一次观测和分析 [J].
江文胜 ;
汪景庸 ;
赵建中 ;
王辉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01) :25-34
[18]   黄河口海洋动力特性与泥沙的输移扩散 [J].
胡春宏 ;
吉祖稳 ;
王涛 .
泥沙研究, 1996, (04) :2-11
[19]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J].
赵保仁 ;
庄国文 ;
曹德明 ;
雷方辉 .
海洋与湖沼, 1995, (05) :466-473
[20]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物堆积速率和沉积环境 [J].
李凤业,史玉兰 .
黄渤海海洋, 1995, (02)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