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次级地块震源机制解类型与一致性参数

被引:45
作者
程万正 [1 ]
阮祥 [2 ]
张永久 [1 ]
机构
[1] 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动态应力场; 震源错动类型; 一致性参数; 川滇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P波、S波的振幅并结合部分记录清晰的P波初动资料,求得1994—2005年川滇地区4个次级地块,即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川中地块和滇中地块2.5级以上有良好地震波记录的925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已取得的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了上述4个次级地块的应力场特征及震源断层的错动类型.其P轴优势方位分布:川青地块为EW方向,雅江地块、川中地块、滇中地块为ESE或SE方位.根据大量震源机制解资料,编程计算了各地块的平均应力张量,即主应力σ1,σ2,σ3的方向.定义了单个震源机制解的力轴与平均应力张量的差异,或称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θ-,进而分析了川滇4个次级地块的-θ值和震源断层错动类型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通过次级地块大量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测定,可以给出动态应力场和震源断层错动方式的变化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7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由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求川滇地区平均应力场方向 [J].
钟继茂 ;
程万正 .
地震学报, 2006, (04) :337-346+450
[2]   川滇地块的震源力学机制、运动速率和活动方式 [J].
程万正 ;
刁桂苓 ;
吕弋培 ;
张永久 ;
李桂芳 ;
陈天长 .
地震地质, 2003, (01) :71-87
[3]   利用P波初动和短周期P,S波振幅测定川滇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 [J].
陈天长 ;
堀内茂木 ;
郑斯华 .
地震学报, 2001, (04) :436-440+451
[4]   利用震源机制解对中国西南及邻区进行应力分区的初步研究 [J].
崔效锋 ;
谢富仁 .
地震学报, 1999, (05) :513-522
[5]   1989年大同震群的体破裂特征 [J].
刁桂苓 ;
于利民 ;
宁杰远 ;
孙佩卿 ;
张予广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3) :360-368
[6]   震源机制解的系统聚类分析——以海城地震序列为例 [J].
刁桂苓 ;
于利民 ;
李钦祖 .
中国地震, 1992, (03) :88-94
[7]   由多个小震推断的青甘和川滇地区地壳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金小锋 ;
常向东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5) :476-486
[8]   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唐山余震区的平均应力场 [J].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1985, (04) :349-362
[9]   1976年盐源-宁蒗6.7级地震前后平均应力轴取向的时间特征 [J].
成尔林 ;
庞明虎 .
地震, 1985, (06) :20-27
[10]   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富蕴地震断裂带应力场 [J].
许忠淮 ;
戈澍谟 .
地震学报, 1984, (04) :39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