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农作物生产力及固碳能力模拟

被引:9
作者
朱大威
金之庆
石春林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GCMs; CERES; 影响评价; 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拟探明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平原作物生产以及农业植被对日益升高的大气CO2固定能力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CERES系列模型与3种大气环流模型耦合的方法,评价了CO2倍增时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4种主要作物(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生产力、水分状况以及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来(2040年)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生育期分别缩短27 d和29 d,大豆和春小麦生育期只缩短13 d和9 d;雨育大豆模拟生物量较当前值平均增幅高达50%,灌溉水稻和雨育玉米生物量较当前值增幅分别为10%和6%左右,而雨育春小麦的情况较复杂,其生物量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干扰;未来气候变化可使研究区域作物固碳能力从3.82 t/hm2提升到4.39 t/hm2。表明:气候变暖使作物生育期缩短;CO2倍增,大豆生产力提高显著,水稻和玉米生产力略有增加,春小麦由于对水分敏感而生产力不稳;当前东北平原农业植被的固碳能力偏弱,未来气候变化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及农业碳汇功能的强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22 / 12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拟(Ⅱ)——模型的验证与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J].
王彧 ;
黄耀 ;
张稳 ;
于永强 ;
王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916-925
[2]   Changes in topsoil organic carbon of croplands in mainland China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J].
Huang Yao ;
Sun Wenjuan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51 (15) :1785-1803
[3]   无定河区域1981~2001年植被生产力和水量平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莫兴国 ;
郭瑞萍 ;
林忠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4) :477-486
[4]   构建一个经济-气候新模型评价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J].
丑洁明 ;
叶笃正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3) :347-353
[5]   东北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 [J].
孙凤华 ;
杨修群 ;
路爽 ;
杨素英 .
气象科学, 2006, (02) :157-163
[6]   东北地区近百年气候变化及突变检测 [J].
孙凤华 ;
袁健 ;
路爽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1) :101-108
[7]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与贸易分析 [J].
李鹏 ;
谭向勇 .
中国粮食经济, 2005, (08) :23-25
[8]   森林固碳估算方法综述 [J].
何英 .
世界林业研究, 2005, (01) :22-27
[9]   CO2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J].
陈超 ;
金之庆 ;
郑有飞 ;
刘建栋 .
江苏农业学报, 2004, (01) :7-12
[10]   基于模型和GIS的江苏省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 [J].
沈雨 ;
黄耀 ;
宗良纲 ;
张稳 ;
徐茂 ;
刘林旺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11) :131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