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荧光假单胞菌BioP8在环境中消长动态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1
作者
张霞
张杰
彭于发
陈中义
李国勋
黄大昉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荧光假单胞菌; 工程菌; 定殖; 生物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8 [农业生物工程];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828 ; 0836 ; 090102 ;
摘要
通过选择分离培养和 PCR鉴定 ,对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荧光假单胞菌 Bio P8及其天然受体菌 P30 3在温室自然土壤和田间大白菜根际、叶面的环境生存竞争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温室自然土壤中 ,可培养细菌总量在 1 0 8CFU/g土 (湿重 )左右 ,40 d内 P30 3和 Bio P8群落总量分别能维持在 1 0 5CFU /g土 (湿重 )和 1 0 4 CFU /g土 (湿重 )左右 ,1 0 0 d后检测不到残留 ;在大白菜根际 ,可培养细菌总量在 1 0 1 0 CFU/g根 (湿重 )左右 ,30 d内 P30 3和 Bio P8可维持在 1 0 6 CF U/g根 (湿重 )和 1 0 5CFU /g根 (湿重 ) ,75 d后检测不到残留 ;在大白菜叶面 ,可培养细菌总量在 1 0 3~ 1 0 6 CFU/cm2叶片之间波动 ,处理后 3d的供试菌菌量迅速由 1 0 5CFU/cm2叶片降至最低 (1 0 3CFU/cm2叶片和 1 0 2 CFU/cm2叶片左右 ) ,之后回升并以 (1 0 4和 1 0 3) CF U/cm2叶片维持一段时间 (第 5— 1 5 d) ,30 d检测不到残留。P30 3及其工程菌株在温室自然土壤、田间大白菜根际和叶面的定殖时间至少分别为 6 0 d、5 0 d和1 5 d,它们的消长动态相似 ,在温室自然土壤、田间大白菜根际的定殖能力明显强于叶面 ,Bio P8定殖能力弱于出发菌 P30 3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杀虫遗传工程荧光假单胞菌IPP202部分生物学特性 [J].
丁之铨 ;
张杰 ;
陈中义 ;
黄大昉 ;
李季伦 .
微生物学报, 2001, (01) :3-8
[2]   影响引入微生物根部定殖的因素 [J].
张炳欣 ;
张平 ;
陈晓斌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6) :951-953
[3]   生防细菌D93菌株在小麦根部定殖的研究 [J].
张玉勋,王道本,彭于发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01)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