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20
作者
田云 [1 ,2 ]
张俊飚 [3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农业碳吸收; 低碳农业; 动态演进; 收敛性;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7.069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利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了我国30个省(市、区)1994~2012年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Kernel密度函数和经济增长收敛理论探讨了其动态演进与收敛性。结果表明:1)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省域差异明显,北京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海南则处在最后一位;从增长源泉来看,农业前沿技术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而技术效率改善所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少。2)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缩小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农业技术效率经历了一个扩大、缩小、扩大的波动起伏过程,最终差距明显扩大;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则经历了一个扩大、大幅缩小、缩小的变化过程,最终地区差距明显缩小。3)总体而言,全国及东、中、部地区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但同时却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农业碳排放省域差异与驱动机理研究——基于30个省(市、区)1993~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J].
文清 ;
田云 ;
王雅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 (11) :1-6
[2]   中国省际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J].
曾大林 ;
纪凡荣 ;
李山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1) :30-35
[3]   中国省级区域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 [J].
田云 ;
张俊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1) :36-44
[4]   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效应分异研究 [J].
田云 ;
张俊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8) :1298-1309
[5]   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比较及驱动因素分析 [J].
贺亚亚 ;
田云 ;
张俊飚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5) :79-85
[6]   中国农业低碳竞争力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J].
田云 ;
张俊飚 ;
李波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06) :1-6
[7]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J].
张莉侠 ;
曹黎明 .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11) :103-106
[8]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J].
郑恒 ;
李跃 .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06) :26-29
[9]   论低碳农业的产生、内涵与发展对策 [J].
罗吉文 ;
许蕾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31 (06) :701-703+728
[10]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 [J].
赵其国 ;
钱海燕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5) :1609-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