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首都国际机场的雷暴特征分析

被引:6
作者
卓鸿 [1 ]
王冀 [2 ]
霍苗 [1 ]
任佳 [1 ]
纪鹏飞 [1 ]
机构
[1] 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
[2] 北京市气候中心
关键词
首都国际机场; 雷暴; 气候特征; 形势分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1—2014年共14 a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机场)观测资料和Micaps高空及地面观测资料,将发生在机场的雷暴日分为八类(即强雷暴、弱雷暴、湿对流、干对流、弱冰雹、强冰雹、冰雹大风和混合对流),对每种类型雷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机场雷暴以弱雷暴为主,其次为干对流。弱雷暴和干对流在6月出现最多,强雷暴和湿对流在7月最多,弱冰雹出现在春末夏初及秋季,而冰雹大风出现在6—7月,混合对流仅在7月出现一次。(2)从500 h Pa形势来看,西风槽造成的雷暴过程最多,其它为西北气流型。500 h Pa为西风槽和低涡、西北气流时,地面辐合线触发的雷暴最多,其次为冷锋。500 h Pa为横槽时,冷锋触发的雷暴比例增加,没有由地形辐合线触发的雷暴。而副高边缘和低压倒槽类型的雷雨过程,触发系统主要为辐合线。(3)从月分布来看,低涡和西北气流型造成的雷雨在6月最多,但横槽和西风槽造成的雷雨出现最多的分别在7月和8月。西风槽、低涡和西北气流型造成的弱雷雨均最多,其次为干对流。而雷暴的地面触发系统以辐合线最多,主要出现在6月,冷锋触发的雷雨主要集中在5—6月,地形辐合线主要集中在7、8月。(4)横槽、西北气流型雷暴的日循环分布只有一个峰值,分别出现在05—12UTC和08—14UTC,但低涡和西风槽却有两个峰值,主峰值分别出现在12—13UTC和08—17UTC,次峰值分别在07—08UTC和00—01UTC。
引用
收藏
页码:371 / 3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中东部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分类和基本要素配置特征 [J].
许爱华 ;
孙继松 ;
许东蓓 ;
万雪丽 ;
郭艳 .
气象, 2014, 40 (04) :400-411
[2]   锋面北侧冷气团中连续降雹环境场特征及成因 [J].
许爱华 ;
陈云辉 ;
陈涛 ;
张娟娟 .
应用气象学报, 2013, (02) :197-206
[3]   边界层辐合线对强对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J].
王彦 ;
于莉莉 ;
李艳伟 ;
朱男男 ;
高留喜 .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22 (06) :724-731
[4]   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研究 [J].
郑媛媛 ;
姚晨 ;
郝莹 ;
张雪晨 .
气象, 2011, 37 (07) :795-801
[5]   利用探空资料判别北京地区夏季强对流的天气类别 [J].
雷蕾 ;
孙继松 ;
魏东 .
气象, 2011, 37 (02) :136-141
[6]   京津冀地区强对流时空分布与天气学特征分析 [J].
苏永玲 ;
何立富 ;
巩远发 ;
李泽椿 ;
郁珍艳 .
气象, 2011, 37 (02) :177-184
[7]   边界层辐合线在局地强风暴临近预警中的应用 [J].
刁秀广 ;
车军辉 ;
李静 ;
朱君鉴 .
气象, 2009, 35 (02) :29-33+131
[8]   1996~2002年桃仙机场夏季雷暴回波参数对比分析 [J].
肇启锋 ;
王天奎 .
辽宁气象, 2005, (04) :16-17
[9]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J].
王令 ;
康玉霞 ;
焦热光 ;
卞素芬 ;
丁青兰 .
气象, 2004, (07) :31-35+65
[10]   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大暴雨的环境条件及动力触发机制分析 [J].
李志楠 ;
李廷福 .
应用气象学报, 2000, (03) :3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