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12
作者
邱中炎 [1 ]
沈忠悦 [2 ]
韩喜球 [1 ]
陈建芳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南海; 粘土矿物; 结晶度; 环境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3 [海底矿物与岩石];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南海12个海底表层沉积物和20个悬浮物样品中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矿物以及蒙皂石;悬浮物粘土矿物是以绿泥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以及伊/蒙间层矿物。(2)粘土矿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主要受气候条件、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及相互间稀释作用的制约。伊利石的含量随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高岭石则在近岸区特别是河口区富集;绿泥石在西部沿岸海区的含量较低,在东部岛弧和北部台湾岛附近海区的含量较高;蒙皂石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在东部火山岛弧附近海区含量较高。(3)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以河流输入为主,海洋自生和风尘搬运对该区的沉积影响不大。(4)深海悬浮物粘土矿物的组成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短尺度气候环境的变迁,伊利石的结晶程度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反映灵敏,其随所处环境的压力增大而变差。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