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
被引:72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佩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劲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尹周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秦建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先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多伦多大学物理系
[3] 中国地震局郑州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大陆深俯冲带;
东大别造山带;
深地震测深;
地壳速度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安徽大别山 (东大别 )进行的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探测获得 6条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 .结果显示 ,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为一高速穹隆构造 ,在其核部中、下地壳变质岩出露于地表 ,波速高达 5 .0km s;在其翼部 ,上、中地壳发育速度约 6 .1km s的壳内低速层 (体 ) .莫霍面的起伏变化较大 ,中心部位深达 41km左右 ,周边地区则抬升到 32~ 34km .在晓天—磨子潭断裂一线下方莫霍面垂向错断 ,断距约 4km .东大别造山带具有大陆深俯冲 -碰撞造山带地壳结构的典型式样 .莫霍面错断与扬子陆块深俯冲有关 ,错断处表征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缝合的深部位置 .高速穹隆构造可能是两陆块碰撞挤压的产物 ,穹隆翼部上、中地壳发育的低速滑脱带 (面 )可能在碰撞期之后的地壳伸展、超高压变质岩从中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引用
收藏
页码:366 / 3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别-苏鲁造山带碰撞后的岩石圈拆离
[J].
李曙光
;
黄方
;
李晖
.
科学通报,
2001, (17)
:1487-1491

李曙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黄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李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2]
九资河—天堂寨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与大别造山带核部隆升
[J].
桑隆康
;
王人镜
;
张泽明
;
王强
;
何斌
.
地质学报,
2000, (03)
:234-246

桑隆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泽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J].
徐佩芬
;
刘福田
;
王清晨
;
从柏林
;
陈辉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77-385+434

徐佩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清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从柏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扬子板块俯冲、断离的地震层析成象证据
[J].
徐佩芬
;
孙若昧
;
刘福田
;
王清晨
;
从柏林
.
科学通报,
1999, (15)
:1658-1661

徐佩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孙若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刘福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王清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从柏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5]
大别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与动力学
[J].
董树文
;
吴宣志
;
高锐
;
卢德源
;
李英康
;
何义权
;
汤加富
;
曹奋扬
;
侯明金
;
黄德志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3)
:349-361

董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吴宣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高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卢德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李英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何义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汤加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曹奋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侯明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黄德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6]
大别造山带的地壳结构研究
[J].
王椿镛
;
郑金涵
;
胡鸿翔
;
楼海
;
张先康
;
宋松岩
;
陈步云
;
陈学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21-226

王椿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楼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先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步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陈学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7]
大别山核部罗田穹隆形成的构造及年代学证据
[J].
王国灿
;
杨巍然
.
地球科学,
1996, (05)
:70-74

王国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球科学学院

杨巍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球科学学院
[8]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J].
董树文
;
孙先如
;
张勇
;
黄德志
;
王刚
;
戴世坤
;
于邦存
.
科学通报 ,
1993, (06)
:542-545

董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孙先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张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黄德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王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戴世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于邦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9]
秦岭的大地构造演化
[J].
王清晨
;
孙枢
;
李继亮
;
周达
;
许靖华
;
张国伟
.
地质科学,
1989, (02)
:129-142

王清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孙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周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