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尘源区表土碳酸盐含量与碳氧同位素组成

被引:23
作者
王亚强
曹军骥
张小曳
沈振兴
梅凡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粉尘源区; 表土; 碳酸盐含量; 碳氧同位素组成; 源区示踪;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4.01.016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国的主要沙漠和戈壁等粉尘源区采集了地表沙或土壤(统称为表土)样品,分析了样品的碳酸盐含量和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中国粉尘源区表土碳酸盐含量在空间上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大致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碳酸盐δ13C值在空间上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偏负,δ18O值缺乏规律性;塔克拉玛干沙漠细颗粒物质中碳酸盐含量相对偏高,但不同粒级颗粒中碳酸盐的δ13C值基本一致,表明风蚀时粒度的分选并不影响源区的同位素组成特征;由于粉尘源区表土碳酸盐含量和δ13C值均具有区域特征,因此利用大气粉尘的碳酸盐含量和δ13C值示踪不同的源区是可能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黄土的本质与形成模式 [J].
赵景波 .
沉积学报, 2003, (02) :198-204
[2]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及其古环境意义 [J].
李玉梅 ;
刘东生 .
科学通报, 2003, (05) :486-490
[3]   碳酸盐碳测定在沙尘暴来源地识别中的应用 [J].
张烃 ;
董旭辉 .
中国环境监测, 2002, (02) :11-15
[4]   灵台红粘土-黄土剖面晚中新世以来钙质结核的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植被指示意义 [J].
杨石岭 ;
丁仲礼 ;
顾兆炎 ;
孙继敏 ;
熊尚发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21) :2323-2326
[5]  
中国黄土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文启忠等著, 1989
[6]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7]  
中国沙漠概论[M]. 科学出版社 , 朱震达,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