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异质性研究

被引:7
作者
金莹
卢宁
机构
[1] 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
关键词
人格障碍; 内隐自尊; 防御自尊; 条件自尊; 不稳定自尊;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3.03.037
中图分类号
R749.91 [人格障碍];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从防御自尊、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三方面比较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与人格障碍筛查阴性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特点。方法:通过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从深圳某大学820名本科生中筛查人格障碍倾向个体,同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社会期望量表(MCSD)、不稳定自尊量表(ISES)、条件自尊量表(CSES)测量其各型自尊,并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AT)考查内隐自尊。结果:①各自尊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内隐自尊除外(P>0.05);②低外显自尊组:内隐自尊与条件自尊显著正相关(r=0.682,P<0.05),与不稳定自尊正相关边缘显著(r=0.531,P=0.076);高外显自尊组:内隐自尊与条件自尊负相关边缘显著(r=-0.481,P=0.069),与不稳定自尊无显著相关(P>0.05);防御自尊与内隐自尊无显著相关(P>0.05);③人格障碍倾向组外显自尊及防御自尊低于阴性组,而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高外显自尊特点的人格障碍倾向组与阴性组在条件自尊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各自尊变量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但较低,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评价系统,内隐自尊调节外显自尊与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之间的关系;②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自尊较低且脆弱,阴性组大学生的自尊较高并相对稳定,高条件自尊是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的典型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25+419 +4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高自尊的异质性对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 [J].
杨晓慧 ;
张林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 24 (02) :129-132
[2]   脆弱高自尊在自我威胁后的归因与情绪转换 [J].
潘益中 ;
许燕 .
心理科学, 2011, 34 (01) :166-171
[3]   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J].
凌辉 ;
张建人 ;
李俊良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06) :652-653+651
[4]   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 [J].
吴明证 ;
梁宁建 ;
孙晓玲 ;
丁莹 .
应用心理学, 2008, (04) :324-329
[5]   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J].
张建人 ;
凌辉 ;
周峰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05) :519-521
[6]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 [J].
杨福义 ;
梁宁建 .
心理科学, 2007, (04) :785-790
[7]   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J].
蔡华俭 .
心理学报, 2003, (06) :796-801
[8]   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检测工具的编制及其信度效度检验——人格障碍检测工具系列研究Ⅲ [J].
卢宁 ;
刘协和 ;
李智明 ;
张波 ;
谢聪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2) :133-136+128
[9]   Discrepancies between explicit and implicit self-esteem are linked to symptom severity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J].
Vater, Aline ;
Schroeder-Abe, Michela ;
Schuetz, Astrid ;
Lammers, Claas-Hinrich ;
Roepke, Stefan .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2010, 41 (04) :357-364
[10]   Fragile self-esteem and affective instability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J].
Kashdan, Todd B. ;
Uswatte, Gitendra ;
Steger, Michael F. ;
Julian, Terri .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006, 44 (11) :160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