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青藏高原的地幔动力学研究
被引:11
作者:

熊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傅容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滕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许厚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及空间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幔动力学;
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挤压的结果,但简单的碰撞模型及南西—北东向的挤压无法解释高原现今所有的构造。因此,其他地球动力学因素,尤其是地幔动力学过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简要回顾青藏高原隆升的地幔动力学机制研究历史;较详细地介绍了青藏高原下深部结构的地幔动力学含义;并重点评述在青藏高原隆升的地幔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结果。说明在全球构造格局中,青藏高原不仅仅是印度和欧亚大陆会聚、碰撞以及大陆形变的结果,它也是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层和下伏地幔物质运动的相互耦合、相互作用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970 / 97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运动与深部过程的研究
[J].
熊熊
;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4)
:507-515

熊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滕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青藏高原隆升三阶段模型的数值模拟
[J].
傅容珊
;
黄建华
;
李力刚
;
常筱华
.
地学前缘,
2000, (04)
:588-596

傅容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

黄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

李力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

常筱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
[3]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三阶段模式
[J].
傅容珊
;
李力刚
;
黄建华
;
徐耀民
;
常筱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5)
:609-617

傅容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

李力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

黄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

徐耀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深层动力过程与陆─陆碰撞新模型
[J].
滕吉文
;
张中杰
;
王光杰
;
刘宏兵
;
胡家富
;
张秉铭
;
陈云
;
张慧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4)
:481-494

滕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张中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王光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刘宏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青藏高原隆升研究新进展综述
[J].
王成善
;
丁学林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6)
:3-5

王成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6]
青藏高原—天山地区岩石层构造运动的地幔动力学机制
[J].
傅容珊
;
黄建华
;
徐耀民
;
常筱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5)
:658-668

傅容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

黄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

徐耀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青藏高原隆升的数值模型与实测模型之比较
[J].
曾涛
;
董文杰
.
科学通报,
1997, (20)
:2200-2201

曾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青藏高原隆升和夷平过程的数值模型研究
[J].
董文杰
;
汤懋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1)
:65-6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汤懋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10]
青藏高原整体隆升与地壳短缩增厚的物理-力学机制研究(下)
[J].
滕吉文
;
张中杰
;
胡家富
;
尹周勋
;
刘宏宾
;
万志超
;
杨顶辉
;
张秉铭
;
张慧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3)
:68-84

滕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中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