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TOC值的演变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5
作者
钟宁宁
卢双舫
黄志龙
张有生
薛海涛
潘长春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大庆163000
[3] 大庆 163000
[4]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5] 广州 510640
[6]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北京 102249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碳酸盐岩; 有机质丰度下限; 生排烃效率; TOC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采用地质观察、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变化的控制因素.由有机碳(TDCC%)的损失率DTOC=(TOC0-TOC)/TOC0(岩石原始有机碳)来衡量地史过程中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时,其变化的幅度和方向取决于源岩中有机部分和无机部分的损耗量及相对大小.根据物质平衡关系分析导出了烃源岩成熟作用过程有机碳损失率DTOC的计算公式.当岩石类型和成熟演化历史一定时,TOC变化只与生排烃效率有关.在地质体的实际生排烃效率下,DTOC值一般变化在-0.05-0.2之间,计算的有机碳恢复系数k值仅0.90-1.25;只有在生排烃效率极高的理想情形下,DTOC值的变化才是显著的,k值可高达2.5.因此,基于有机质原始丰度恢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方法,可能过分强调了“减碳”的进程,很多情形下会美化原本比较差的烃源岩.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碳酸盐岩油气生成模拟方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高岗等著, 2000
[12]  
碳酸盐岩生烃与长庆气田气源[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夏新宇著, 2000
[13]  
石油地球化学进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编, 1998
[14]  
碳酸盐岩油气生成理论与实践[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程克明等著, 1996
[15]  
碳酸盐岩有机岩石学[M]. 科学出版社 , 钟宁宁, 1995
[16]  
生油岩热解快速定量评价[M]. 科学出版社 , 邬立言等 编著, 1986
[17]  
松辽盆地陆相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M].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万里等著, 1985
[18]   碳酸岩分散有机质的基本存在形式、演化特征与碳酸岩地层油气评价 [J].
傅家谟 ;
贾蓉芬 .
地球化学, 1984, (01) :1-9+105
[19]   对碳酸盐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及其演化特征的讨论 [J].
郝石生 .
石油实验地质, 1984, (01) :67-71
[20]   碳酸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与油气评价 [J].
傅家谟 ;
刘德汉 .
石油学报, 1982, (01)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