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丘陵地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分布格局

被引:13
作者
谢伟东
叶绍明
杨梅
招礼军
机构
[1] 广西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马尾松; 生物量; 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马尾松];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采用样方收获和分级取样测定法,对16 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及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与测树因子(D2H)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16 a生马尾松人工林分总生物量为110.449 t·hm-2,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为乔木层>死地被物>草本>灌木;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0~20 cm径阶范围,占整个乔木层生物量的83.01%,优势木和被压木对林分生物量的贡献不大,平均木构成了乔木层的主林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顺序为干材>枝条>根>干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不同趋势:干材与干皮积累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小,而树枝、树叶、树根的相对比例在增加,马尾松的干、枝生物量差别逐渐缩小,生物量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趋于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物量结构研究 [J].
邹文魁 .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161-164
[2]   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生物量的空间结构 [J].
李燕燕 ;
樊后保 ;
孙新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5, (03) :215-220
[3]   麻栎 马尾松天然次生混交林生物量结构及根系分布特征调查研究 [J].
杨涛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4) :4-6+9
[4]   马尾松林混交阔叶树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 [J].
李燕燕 ;
樊后保 ;
林德喜 ;
苏兵强 ;
刘春华 ;
孙新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04) :30-34
[5]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马尾松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J].
林思祖 ;
杨梅 ;
曹子林 ;
刘洪波 ;
陈艳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3) :516-522
[6]   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J].
杨锦昌 ;
江希钿 ;
许煌灿 ;
王素萍 ;
尹光天 .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05) :581-587
[7]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J].
丁贵杰 ;
王鹏程 .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01) :54-60
[8]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变化规律Ⅲ不同立地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 [J].
丁贵杰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 (06) :411-417
[9]   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性的研究 [J].
肖祥希 .
福建林业科技, 2000, (04) :14-18
[10]   湖南会同地区马尾松林生物量的测定 [J].
冯宗炜 ;
陈楚莹 ;
张家武 ;
王开平 ;
赵吉录 ;
高虹 .
林业科学, 1982, (02) :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