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权利之检讨与义务之勃兴——群体性权利的视角

被引:20
作者
张钦昱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新型权利; 群体性权利; 义务; 权利泛化; 反射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4.5 [权利与义务]; D90-052 [法律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030101 ;
摘要
新型权利的享有者由群体拓展至群体内的个体,权利人因与诉讼标的缺乏直接利害关系而投诉无门。新型权利侵犯的法益零散轻微,在既有法律框架下启动失灵,即使程序运转,也会因程序冗长拖沓而错过权利人补偿的最佳时间窗口。不同于传统模式下权利人凭借意思自治理念,能够依靠自己的决策实现救济,新型权利的享有者无法自力行权,只得求助于公益组织或行政机关。从权利内部构建新型权利的尝试面临诸多困境,应当将关注焦点转向义务端,通过约束权利主体之外的行为,反向保护权利,形成对权利的尊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1]  
徐玉玉案调查[N]. 沈寅飞.检察日报. 2016 (005)
[12]  
谁该为徐玉玉的死担责[N]. 冯松龄.中国消费者报. 2016 (001)
[13]  
为权利而斗争[M]. 法律出版社 , 鲁道夫·冯·耶林, 2019
[14]  
竞争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继峰, 2018
[15]  
知识产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吴汉东, 2014
[16]  
民法第一课[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 2009
[17]  
私法与社会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赵红梅, 2009
[18]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艳蕊, 2007
[19]  
说法 活法 立法[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许章润, 2004
[20]  
宪法学导论[M]. 法律出版社 , 张千帆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