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致密砂岩气运聚动力与二维可视化物理模拟研究——以川中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为例

被引:10
作者
陶士振 [1 ]
李昌伟 [1 ]
黄纯虎 [2 ]
曾溅辉 [3 ]
张响响 [1 ]
杨春 [1 ]
高晓辉 [1 ]
公言杰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所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关键词
煤系致密砂岩气; 煤成气; 运聚动力; 二维模拟实验; 渗透率级差; 运聚机理; 三叠系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是中国陆相盆地主要的致密砂岩气类型,这种致密砂岩气源来自煤系烃源岩。中国煤系致密砂岩气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和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最为典型。煤系烃源岩呈广覆式分布,大面积生排烃,进入大范围砂体后,天然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砂体的非均质性控制了致密砂岩气局部富集和甜点形成。基于典型气区解剖和地质建模,开展了不同粒径砂与黏土相似材料模拟致密砂岩气运聚机理实验研究,以揭示煤系致密砂岩气充注、运移和聚集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砂体渗透率级差控制天然气聚集的有效性、速率和含气饱和度。当砂体渗透率级差值为2.8时,即砂体非均质性较弱时,砂体内天然气不能有效聚集,而是运移和散失;当砂体的非均质性增强,渗透率级差值增加到5.4时,其中的天然气开始聚集成藏;当砂体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渗透率级差值增加到9.0以上时,砂体内天然气发生大规模的有效聚集和成藏。在气源充足的条件下,大面积非均质性砂体中,物性相对越好的局部砂体,且该局部好砂体中均质性和连通性越好,含气饱和度越高。有断层连通的情况下,砂体的成藏速率增大。致密砂岩气运聚机理研究表明,勘探中应找分流河道、岩屑溶蚀相、断层裂缝和局部构造等部位物性较好的砂体,而其外围被物性较差的砂体或泥岩围限,则有利于天然气有效聚集和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1767 / 17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煤系致密砂岩气渗流机理实验模拟研究——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致密砂岩气为例
    陶士振
    高晓辉
    李昌伟
    曾溅辉
    张响响
    杨春
    张婧雅
    公言杰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 (07) : 1143 - 1152
  • [2]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Geology in China:Discussion on Continuous Petroleum Accumulation[J]. 邹才能,陶士振,杨智,侯连华,袁选俊,朱如凯,贾进华,吴松涛,公言杰,高晓辉,王岚,汪洁.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3(05)
  • [3]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uring waterflooding operations[J]. Gao Chunning,An Xiaoping,Zhu Shengju,Wu Pingcang.Petroleum Science. 2013(02)
  • [4] 中国致密砂岩气及在勘探开发上的重要意义
    戴金星
    倪云燕
    吴小奇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3) : 257 - 264
  • [5]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贾承造
    邹才能
    李建忠
    李登华
    郑民
    [J].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 343 - 350
  • [6]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战略地位
    邱中建
    邓松涛
    [J].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1) : 1 - 5+117
  • [7]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
    邹才能
    张光亚
    陶士振
    胡素云
    李小地
    李建忠
    董大忠
    朱如凯
    袁选俊
    侯连华
    瞿辉
    赵霞
    贾进华
    高晓辉
    郭秋麟
    王岚
    李新景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 129 - 145
  • [8] “连续型”油气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与评价
    邹才能
    陶士振
    袁选俊
    朱如凯
    董大忠
    李伟
    王岚
    高晓辉
    公言杰
    贾进华
    侯连华
    张光亚
    李建忠
    徐春春
    杨华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6) : 669 - 682
  • [9]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
    邹才能
    陶士振
    朱如凯
    袁选俊
    李伟
    张光亚
    张响响
    高晓辉
    刘柳红
    徐春春
    宋家荣
    李国辉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3) : 307 - 319
  • [10] 川中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与天然气成藏机理
    陶士振
    邹才能
    陶小晚
    黄纯虎
    张响响
    高晓辉
    李伟
    李国辉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 28 (01) : 2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