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被引:41
作者
许纪霖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社会重心; 知识人社会; 学校; 社团; 传媒;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6.11.019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在传统中国,士大夫为四民之首,宋明以后形成了一个“士绅社会”。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士大夫再次成为自由流动资源,“士绅社会”逐渐转化为“知识人社会”。这一“知识人社会”拥有学校、社团和传媒三个重要的公共建构,这使得知识分子的文化影响力空前地提高。然而由于“知识人社会”的独立性质,又使得知识分子们与社会发生了制度性的疏离,以至最后自我边缘化,无法重建社会的重心。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吴兴钱氏家族研究.[D].邱巍.浙江大学.2005, 07
[2]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 [J].
许纪霖 .
史林, 2003, (02) :77-89+123
[3]  
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M].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中国绅士.[M].费孝通著;惠海鸣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  
明季党社考.[M].(日)小野和子著;李庆;张荣湄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  
为权力祈祷.[M].卜正民;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7]  
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M].陈宝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M].汪晖著;.三联书店.2004,
[9]  
清代地方政府.[M].范忠信;晏锋译;瞿同祖著;.法律出版社.2003,
[10]  
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M].陈平原等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