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耦合对轴系扭振动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陈武晖 [1 ]
毕天姝 [1 ]
杨奇逊 [1 ]
彭谦 [2 ]
机构
[1] 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2]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机电耦合模型; 受迫轴系模型; 自由振动模型; 轴系扭振动态; 电力系统动态特性;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0.04.004
中图分类号
TM301.3 [电机理论分析及过渡过程];
学科分类号
080801 ;
摘要
应用机电耦合模型定义全模态型及扭振模态型;推导扭矩线性解,并根据扭矩解定义扭矩模态型及扭矩模态贡献因子。这些物理概念可直接分析轴系扭振动态,并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这是以往定义的模态型无法做到的。此外,还分析自由振动模型和受迫轴系模型的理论基础和物理意义,并从机电耦合模型与自由振动模型的区别,解释固有扭振频率及模态型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存在偏差的原因;应用解析解分析机电耦合模型与受迫振动模型的动态特性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影响多馈入高压直流换相失败的耦合导纳研究 [J].
何朝荣 ;
李兴源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07) :51-57
[2]   电力系统非线性模式分析方法的比较 [J].
吴复霞 ;
吴浩 ;
韩祯祥 ;
甘德强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34) :19-25
[3]   电力系统3阶解析解的推导及验证 [J].
邓集祥 ;
陈武晖 ;
涂进 ;
李佳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28) :12-18
[4]   高压直流输电的采样数据动态建模 [J].
杨秀 ;
陈陈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7) :34-38
[5]   一种评价多个直流换流站系统次同步扭振相互作用的新指标 [J].
周长春 ;
徐政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4) :10-15
[6]   大干扰稳定中低频振荡模式的作用研究 [J].
邓集祥 ;
华瑶 ;
韩雪飞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11) :64-68
[7]  
电力系统分析[M]. 水利电力出版社 , 夏道止主编, 1995
[8]  
Navajo project report on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analysis and solutions. R. G. Farmer,A. L. Schwalb.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 1977
[9]  
Torsional performance of turbine generator shafts especially under resonant excitation. Lambrecht,D,Kulig,T.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