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视野下的公民意识“他者”化问题

被引:4
作者
李西杰 [1 ,2 ]
机构
[1] 苏州大学
[2] 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全球化; 他者; 公民意识; 国家认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2.1 [国民公德];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公民意识的"他者"化,是公民借助于"自我—世界的相互关联"的意向性比较,用"他者"符号,在交往对话中寻求关注、表达自我。这种"他者"化意识尽管有着追求自我价值的合理性,但不可避免地触发了国家认同危机,使得公民个体在意识层面对国家的现代性谋划与公民资格缺乏足够情感体悟与价值认同,从而存在意识者被污名化的风险。破除公民意识"他者"化的负面性影响及风险,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训练公民理性思维,用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着力培养公民情感认知,用规范性法治和正当性程序推进和完善社会协商对话。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拉康:从主体际到大写的他者 [J].
张一兵 .
江苏社会科学, 2004, (03) :1-2
[2]   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 [J].
黄玉顺 .
中国哲学史, 2003, (02) :91-98
[3]  
文明对话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N].韩璞庚;.光明日报.2015,
[4]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郭忠华; 刘训练;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5]  
人文科学的逻辑.[M].(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著;关子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  
群氓的时代.[M].(法)塞奇·莫斯科维奇(MonsieurSergeMoscovici)著;许列民;薛丹云;李继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7]  
作为公平的正义.[M].(美)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8]  
现代性的后果.[M].(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
[9]  
规训与惩罚.[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
[10]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