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山构造新近系气藏特征及天然气聚集主控因素

被引:3
作者
任丽华 [1 ]
林承焰 [1 ]
汪立群 [2 ]
梁昌国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碱山构造; 天然气; 储集层; 气藏; 特征; 聚集; 控制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碱山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坳陷西端,其天然气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下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和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上部,具有含气井段长、储层物性差、气层产能低且气水同出的特点。综合利用地震、岩心观察及室内镜下鉴定、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测井解释等方法,对控制碱山构造新近系天然气聚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偏低是碱山构造新近系天然气不能形成规模聚集的根本原因,但存在溶解气以及低产气层;后期构造运动产生的断层、裂缝对碱山气藏的破坏以及新近系储集层条件较差,是碱山构造新近系天然气不能形成规模聚集的直接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29+136 +136-1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产能差异探讨 [J].
兰朝利 ;
何顺利 ;
门成全 ;
张君峰 ;
兰义飞 .
天然气工业, 2007, (12) :99-101+170
[2]   广安地区须六段气藏特征及开发策略 [J].
徐伟 ;
杨洪志 ;
陈中华 .
天然气工业, 2007, (06) :19-21+147
[3]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现状和突破方向 [J].
黄立功 ;
党玉琪 ;
徐凤银 ;
马达德 ;
梅建森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6) :1-8+129
[4]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J].
徐凤银 ;
尹成明 ;
巩庆林 ;
沈亚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6) :9-16+37+129
[5]   苏里格盒8储气藏伤害微观机理研究 [J].
丛连铸 ;
姜波 ;
马新华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 (06) :808-812
[6]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 [J].
姜桂凤 ;
孔红喜 ;
徐子远 ;
侯泽生 ;
蔡云兰 ;
李艳萍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5) :552-555
[7]  
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定量研究.[M].卢双舫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8]  
石油天然气储层地质学.[M].方少仙;侯方浩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9]  
中国天然气地质学.[M].戴金星;裴锡古;戚厚发 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