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洋陆转换的岩石学思路——洋内弧与初始俯冲的识别

被引:64
作者
肖庆辉 [1 ,2 ]
李廷栋 [1 ,3 ]
潘桂棠 [4 ]
陆松年 [3 ,5 ]
丁孝忠 [1 ]
邓晋福 [3 ,6 ]
冯益民 [7 ]
刘勇 [1 ]
寇彩化 [1 ]
杨琳琳 [6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3]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4]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5]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6]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7]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洋内弧; 初始俯冲; 大陆生长; 洋陆转换; 前弧; 壳幔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阐述了洋陆转化形成的洋内弧与初始弧的岩石组合序列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岩浆弧是由洋陆转化以及底侵的壳幔转化共同作用形成的认识,前弧环境是洋陆转化形成初生大陆的场所,由特征的类似洋中脊的洋内弧前弧玄武岩类构成。大陆的形成过程如下:从地幔中生长出洋壳,从洋壳中的洋陆转化生长出不成熟的弧陆壳,最后从弧陆壳底侵的壳幔转化中长出成熟的陆壳。这样,地壳的生长和形成主要通过岩浆增生作用来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721 / 73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岩浆弧火成岩构造组合与洋陆转换 [J].
邓晋福 ;
冯艳芳 ;
狄永军 ;
刘翠 ;
肖庆辉 ;
苏尚国 ;
赵国春 ;
孟斐 ;
马帅 ;
姚图 .
地质论评, 2015, 61 (03) :473-484
[2]   从地壳上地幔构造看洋陆转换作用 [J].
杨文采 ;
宋海斌 .
地质论评, 2014, 60 (01) :1-21
[3]   TTG岩类的识别:讨论与建议附视频 [J].
冯艳芳 ;
邓晋福 ;
肖庆辉 ;
邢光福 ;
苏尚国 ;
崔显岳 ;
公凡影 .
高校地质学报, 2011, (03) :406-414
[4]   高镁安山岩/闪长岩类(HMA)和镁安山岩/闪长岩类(MA):与洋俯冲作用相关的两类典型的火成岩类 [J].
邓晋福 ;
刘翠 ;
冯艳芳 ;
肖庆辉 ;
苏尚国 ;
赵国春 ;
孔维琼 ;
曹文燕 .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1112-1118
[5]   高镁安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唐功建 ;
王强 .
岩石学报, 2010, 26 (08) :2495-2512
[6]   陆壳的生成:与赞歧岩类的联系 [J].
Yoshiyuki Tatsumi .
科学通报, 2008, (09) :978-990
[7]   火成岩组合与构造环境:讨论 [J].
邓晋福 ;
肖庆辉 ;
苏尚国 ;
刘翠 ;
赵国春 ;
吴宗絮 ;
刘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3) :392-402
[8]   天山北部石炭纪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岛弧玄武质岩:对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地壳增生与铜金成矿的意义 [J].
王强 ;
赵振华 ;
许继峰 ;
Derek AWYMAN ;
熊小林 ;
资峰 ;
白正华 .
岩石学报, 2006, (01) :11-30
[9]  
The geology of the southern Mariana fore-arc crust: Implications for the scale of Eocene volcanism in the western Pacific[J] . Mark K. Reagan,William C. McClelland,Guillaume Girard,Kathleen R. Goff,David W. Peate,Yasuhiko Ohara,Robert J. Stern.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13
[10]  
The timescales of subduction initiation and subsequent evolution of an oceanic island arc[J] . Osamu Ishizuka,Kenichiro Tani,Mark K. Reagan,Kyoko Kanayama,Susumu Umino,Yumiko Harigane,Izumi Sakamoto,Yuki Miyajima,Makoto Yuasa,Daniel J. Dunkle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