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安徽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和临近预警
被引:69
作者:
姚叶青
[1
,2
,3
]
郝莹
[3
]
张义军
[4
]
李劲
[3
]
刘高平
[3
]
邱学兴
[3
]
余金龙
[3
]
刘远永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安徽省气象台
[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龙卷;
环境条件;
中气旋;
TV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0—2009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安徽省128次龙卷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卷多发于4-9月平原丘陵地带的江淮东部,而山区极少,20世纪80年代以后龙卷明显减少;建立了安徽出现龙卷的4种概念模型。同时,利用日本JMA 20km×20km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再分析产品对比分析了龙卷、冰雹及雷雨大风的环境场,发现龙卷与冰雹、雷雨大风在4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即中低层比湿、中低层垂直风切变、风暴相对螺旋度和0℃层以下的对流有效位能与整层对流有效位能比值,前3个均是龙卷最大,龙卷是冰雹和雷雨大风的2倍~3倍,对流有效位能主要集中在0℃层以下,而冰雹和雷雨大风主要集中在0℃层以上。基于龙卷临近预警和安徽6次龙卷的雷达特征显示,龙卷涡旋TVS的底部达到雷达最低仰角探测高度的中气旋及其后龙卷涡旋特征是识别龙卷的主要依据,龙卷触地前中气旋的最大速度差增强,其强度与龙卷强度呈正相关。而雷达距离的选取也直接影响龙卷的临近预警,距离龙卷20~100km处的雷达较为理想,200km以外的雷达资料对龙卷预警几乎没有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721 / 1730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