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当代民俗文化的“新精神性”建设
被引:5
作者
:
董晓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董晓萍
机构
:
[1]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来源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年
/ 37卷
/ 01期
关键词
:
国家文化建设;
新精神性;
民俗学;
世界期待;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K892.2 [各种风俗专志];
学科分类号
:
060207 ;
摘要
:
民俗学在百余年前的国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兴起,在20世纪维护民族精神与物质社会平衡发展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高科技和网络信息混合发展,世界很多国家在物质性与精神性建设上出现了失衡状态,冲击了优秀文化价值观,并带来了诸多社会安全风险,这时民俗学面临重建精神性与物质性文化平衡的新任务。呼吁重建崇高的人文精神,重构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关系。民俗学者需要关注这类现实问题,自觉参与国家文化建设,包括参与构建民俗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建设民俗非遗项目等,并要拿出新的理论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M].李强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
1
2
→
共 11 条
[11]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M].李强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