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型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及效果——以浙江、四川和湖南三省为例

被引:37
作者
姚海琴 [1 ,2 ]
朋文欢 [1 ]
黄祖辉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2]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关键词
家庭型乡村旅游; 农户收入; PSM法; 样本选择性偏差;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11.023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农户从事家庭型乡村旅游对其收入的影响并未受到学界过多关注。文章借助浙江、四川和湖南三省605位农户调研数据,在阐述家庭型乡村旅游增收机制的基础上,采用PSM法消除样本选择偏差,实证考察家庭型乡村旅游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1农户从事乡村旅游对提高其收入水平的效果十分明显,相较于未从事者,从事者的家庭收入将提高7万元/年;2随着从业年份的增加,乡村旅游对农户的增收效果越大,说明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户增收具有良好的持续性;3乡村旅游的增收效果受农户就业类型影响,表现为全职型的增收效果大于兼业型。研究认为,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使其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从业农户应丰富旅游产品,克服乡村旅游的季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A typology for defining agritourism[J] . Sharon Phillip,Colin Hunter,Kirsty Blackstock.Tourism Management . 2009 (6)
[12]   The role of the firm and owner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gritourism farms [J].
Barbieri, Carla ;
Mshenga, Patience M. .
SOCIOLOGIA RURALIS, 2008, 48 (02) :166-183
[13]  
Rural tourism in Spain: an analysis of recent evolution[J] . Gemma Cánoves,Montserrat Villarino,Gerda K. Priestley,Asunción Blanco.Geoforum . 2004 (6)
[14]   Propensity score-matching methods for nonexperimental causal studies [J].
Dehejia, RH ;
Wahba, S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2, 84 (01) :151-161
[15]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J].
张树民 ;
钟林生 ;
王灵恩 .
地理研究, 2012, 31 (11) :2094-2103
[16]   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研究——基于成都市的实证分析 [J].
杨启智 ;
向银 .
经济问题, 2012, (09) :123-125
[17]   基于IPA分析的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 [J].
周荣华 ;
向银 ;
张学兵 .
农村经济, 2012, (08) :39-43
[18]   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 [J].
张遵东 ;
章立峰 .
贵州民族研究, 2011, (06) :66-71
[19]   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演变——基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的农户调查分析 [J].
席建超 ;
赵美风 ;
葛全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6) :981-991
[20]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J].
郭焕成 ;
韩非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597-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