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大气污染物对一次冬季浓雾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35
作者
贾星灿 [1 ,2 ]
郭学良 [1 ,3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6] 不详
关键词
大气污染雾形成WRF; Chem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WRF/Chem模式和雾的观测资料,开展了包含和不包含人为污染排放源两种大气背景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为污染物对2009年12月1日发生在我国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一次浓雾天气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考虑污染排放源时,模式模拟的雾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变化与卫星、能见度仪和微波辐射计的观测更为接近。污染条件下的边界层结构更有利于雾的形成,人为大气污染物使雾的范围最大增加50%,雾的强度最大增加5倍,平均延长雾持续时间1.5小时。由于人为污染物增加了雾凝结核(FCN)数浓度,进而使雾滴数浓度显著增大,有利于雾的增强。同时,污染物通过影响雾滴的凝结过程和潜热释放过程,对长波辐射降温和湍流过程有重要影响,使边界层的热力和动力结构更有利于雾的增强和发展。污染气体SO2、NOx和NH3的排放产生的二次气溶胶对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考虑这些污染气体排放时,平均雾水含量可降低32%。
引用
收藏
页码:995 / 100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南京冬季一次雾过程宏微观结构的突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J].
陆春松 ;
牛生杰 ;
杨军 ;
刘新 ;
赵丽娟 .
大气科学 , 2010, (04) :681-690
[2]   Fog Research in China:An Overview [J].
牛生杰 ;
陆春松 ;
于华英 ;
赵丽娟 ;
吕晶晶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10, 27 (03) :639-662
[3]   北京一次大雾天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生消机理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J].
何晖 ;
郭学良 ;
刘建忠 ;
金华 ;
娄淑娟 .
大气科学, 2009, (06) :1174-1186
[4]  
Role of Black Carbon-Induced Changes in Snow Albedo in Predic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a Snowstorm[J]. ZHANG Ying 1,2,LIAO Hong 2,ZHU Ke-Feng 3,and YIN Yan 1 1 Key Laboratory for Atmospheric Physics and Environment (LAP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LAPC),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3 L
[5]   一次山地浓雾的三维数值研究 [J].
史月琴 ;
邓雪娇 ;
胡志晋 ;
吴兑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4) :351-359
[6]   气候变化对中国大雾的影响 [J].
王丽萍 ;
陈少勇 ;
董安祥 .
地理学报, 2006, (05) :527-536
[7]  
北京及周边地区雾形成的边界层特征[J]. 张光智,卞林根,王继志,杨元琴,姚文清,徐祥德.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8]   中国雾区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J].
王丽萍 ;
陈少勇 ;
董安祥 .
地理学报, 2005, (04) :689-697
[9]   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 [J].
刘小宁 ;
张洪政 ;
李庆祥 ;
朱燕君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5, (02) :220-230+271
[10]   气溶胶粒子对城市雾影响的模拟研究 [J].
石春娥 ;
姚克亚 ;
马力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4) :48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