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产权残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瓶颈

被引:10
作者
张宁
机构
[1]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土地产权残缺; 农民财产性收入; 制度瓶颈;
D O I
10.13660/j.cnki.42-1112/c.012453
中图分类号
F301.1 [土地制度];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土地产权的残缺已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瓶颈,存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模糊或虚位、土地承包权受限和收益权不充分等制度障碍,造成农民的征地补偿偏低、土地财产权益损失、土地增值收益难以分享等负面影响。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J].
王淑梅 ;
纪流河 .
改革与战略, 2012, 28 (01) :92-94+98
[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分析 [J].
江庆勇 ;
赵新奎 ;
杨洪青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32) :138-142
[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J].
邓江凌 .
理论界, 2011, (07) :40-42
[5]   论中国特色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兼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物权化向资本化的转移 [J].
罗叶 .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6) :39-43
[6]   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 [J].
夏锋 .
财会研究, 2008, (06) :18-19
[7]   现阶段征地制度与农民权益保护 [J].
许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4) :12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