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良

被引:25
作者
黄文革 [1 ]
郭芬芬 [1 ]
刘慰华 [1 ]
陈凤英 [1 ]
张健 [1 ]
刘本胜 [2 ]
黄河清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 广东同江医院
关键词
模型,动物; 血管性痴呆; 颈总动脉; Morris水迷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对大鼠血管性痴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occlusion,2VO)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动物存活率。方法采取改良造模方法(间隔7d分2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传统的2VO方法(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并比较2种方法大鼠的存活率、学习记忆能力改变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7 d,改良模型组动物存活率(86.7%)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40.0%)(P<0.05)。术后8 w与12 w,与假手术组比较,两种方法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而改良法与传统法造模组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改良法与传统法造模组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有相似程度的明显变性、坏死和凋亡。结论 2VO改良造模法是降低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动物死亡率的成功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84 +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 [J].
赵静 ;
肖蓉 ;
赫坚 .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05, (04) :317-320
[2]   两种大鼠2VO模型制作方法的比较 [J].
王兴华 ;
李露斯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 (12) :1496-1496
[3]   Morris水迷宫检测的记忆属性与方法学初探 [J].
胡镜清 ;
温泽淮 ;
赖世隆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02) :117-119+187
[4]   Upregulation of ceramide and its regulating mechanism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 [J].
Ohtani, R ;
Tomimoto, H ;
Kondo, T ;
Wakita, H ;
Akiguchi, I ;
Shibasaki, H ;
Okazaki, T .
BRAIN RESEARCH, 2004, 1023 (01) :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