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段玉香
阎平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应付方式; 研究; 差异;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07.04.018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应对特点。方法以自编留守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为测查工具,对37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对挫折和应激情境以中间型和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为主,首选“合理化”、“幻想”、“退避”、“自责”等应付策略;中间型应付方式的使用有年级差异,男女生在成熟型应付方式选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不成熟型与中间型应付方式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明显;另外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倾向于使用非成熟型应付方式,且表现差异性。结论留守儿童应付方式的选择具有不成熟性,需要给予指导和促进其完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31 / 3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应付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 [J].
施承孙 ;
董燕 ;
侯玉波 ;
侯桂芝 ;
周晓梅 .
心理学报, 2002, (04) :414-420
[2]   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分析 [J].
温盛霖 ;
韩自力 ;
顾华英 ;
叶明志 ;
潘集阳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3) :158-159
[3]   中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J].
汪金翎 .
教育探索, 2001, (05) :77-79
[4]   587名青少年学生应付行为研究──年龄、性别与应付方式 [J].
肖计划,向孟泽,朱昌明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03) :100-102
[5]   心理应激反应与人格特质 [J].
陈恩辉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4) :69-71+19
[6]   应付与应付方式 [J].
肖计划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2, (04) :181-183
[7]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 马晓凤.西北师范大学. 2004
[8]  
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 王迎春.云南师范大学. 2003
[9]  
Perceived vulnerability, relapse risk and coping in schizophrenia[J] . Irmgard Thurm,Heinz Haefner.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Neurological Sciences . 198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