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基因工程

被引:1
作者
王武
李秀兰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棉花生物技术实验室主要执行人,河南,安阳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技术实验室!负责人研究员,棉花“攀登计划”项目主持人,河南,安阳
关键词
DNA导人; 外源基因遗传转化; 基因工程棉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生物技术源远流长,数千年前,发酵现象的发现,逐渐形成发达的发酵工业,成为人类食物一大来源。这是古老生物技术为人类服务的典型例证。本世纪50年代初,沃森(J.D.Wabon)与克里克(F.H.Cdck)两位科学家提出了遗传物质双螺旋结构,解破了生物的遗传奥秘。从此,生物学一系列进展导致了进入当代高技术行列的生物技术的诞生。基因(遗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四大技术群之一。其更为诱人的前景是农业上的应用,人们采用类似于工程技术设计方法,按照人们的需求,把某些外来基因,譬如能抵抗某些病素的细菌基因,成功地转移到细胞内,表达出抗病功能并顺利地繁殖,最后获得新品种或产生新的产物。本文介绍的就是棉花基因工程在棉花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11 / 3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棉花的外源DNA导入技术与分子育种 [J].
黄骏麒 .
江苏农业科学, 1990, (06) :16-19
[2]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J].
周光宇 ;
翁坚 ;
龚蓁蓁 ;
曾以申 ;
杨晚霞 ;
沈慰芳 ;
王自芬 ;
陶全洲 ;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应苗成 ;
薛达元 ;
洪爱华 ;
徐英俊 ;
陈善葆 ;
段晓岚 .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03) :1-6
[3]   外源抗枯萎病棉DN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J].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铨 ;
薛达元 ;
应苗成 ;
洪爱华 ;
周光宇 ;
翁坚 ;
曾以申 ;
龚蓁蓁 ;
王自芳 ;
杨晓霞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3) :32-36+97
[4]   外源海岛棉DNA导致陆地棉性状的变异 [J].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翁坚 ;
曾以申 ;
周光宇 .
遗传学报, 1981, (01) :56-62+103
[5]  
Expression of a bacterial gene in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confers resistance to the herbicide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J] . Bruce R. Lyon,Danny J. Llewellyn,John L. Huppatz,Elizabeth S. Dennis,W. James Peacock.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89 (5)
[6]  
Transformation of cotton ( Gossypium hirsutum L.)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nd re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J] . Ebrahim Firoozabady,David L. DeBoer,Donald J. Merlo,Edward L. Halk,Lorraine N. Amerson,Kay E. Rashka,Elizabeth E. Murray.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87 (2)
[7]   HIGH MEIOTIC STABILITY OF A FOREIGN GENE INTRODUCED INTO TOBACCO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J].
MULLER, AJ ;
MENDEL, RR ;
SCHIEMANN, J ;
SIMOENS, C ;
INZE, D .
MOLECULAR AND GENERAL GENETICS, 1987, 207 (01) :171-175
[8]  
Locations and stability of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DNA insertions in the Lycopersicon genome[J] . Yan-San Chyi,Richard A. Jorgensen,Donna Goldstein,Steven D. Tanksley,Fernando Loaiza-Figueroa.MGG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 19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