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快速城镇化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何亮 [1 ,2 ,3 ]
李伟峰 [1 ]
田淑芳 [3 ]
郑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黄金第八支队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耕地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1204 ; 0903 ;
摘要
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对耕地资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土地快速城镇化对耕地的大量侵占是我国城市化面临的突出问题,而近些年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影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基于中分遥感数据,将覆盖长江经济带与长江流域范围的15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目标,从自然区位(上、中、下游)与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2000—2015年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人工表面增加56.80%,耕地减少17.09%。其中,下游人工表面增加幅度最为明显,耕地减少也是最多的;(2)随着时间推移,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耕地的压力逐渐减弱,十五年间人工表面增长率从2733.75 km2/a提高至2985.87 km2/a,而耕地减少的速度从4439.94 km2/a降低到3940.91 km2/a,并且有大量旱田向水田转变;(3)位于不同流域且规模不同的城市,其人工表面的增加幅度以及对耕地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例如,长江下游的中等城市人工表面15年间增加最多(增幅385.88%),同时耕地也损失最多;中游的大城市的人工表面增速最快,而上游则是巨大型城市,这种现象说明长江流域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江流域及经济带未来城市优化布局不仅要充分考虑耕地保护问题,还要均衡不同规模城市的扩张速度,以及进一步提高开发用地的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782 / 77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环境与耕地约束下的城镇化效率及其发展模式探因 [J].
王春枝 ;
赵国杰 ;
穆楠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7, (06) :45-54
[2]   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为例 [J].
杨俊 ;
宋振江 ;
李争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7, (03) :301-307+313
[3]   城镇化进程中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地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J].
陈晓勇 ;
杨俊 ;
宋振江 .
中国发展, 2016, 16 (05) :26-34
[4]   长江流域粮食大省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度特征分析 [J].
何友 ;
曾福生 .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6, 41 (03) :14-18
[5]   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矛盾及对策分析 [J].
石书羽 .
农业经济, 2016, (03) :104-106
[7]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评估 [J].
欧阳志云 ;
王桥 ;
郑华 ;
张峰 ;
侯鹏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29 (04) :462-466
[9]   城镇化过程中耕地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建议 [J].
秦中春 .
中国农业信息, 2014, (01) :17-19
[10]   未来10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基于耕地质量等别的视角 [J].
肖丽群 ;
陈伟 ;
吴群 ;
马素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4) :56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