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柯新利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生产力; 区域协调; 补偿机制; 土地制度;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4.01.011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通过文献研究,对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以下趋势:耕地保护目标由区域内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区域间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由以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由耕地征用补偿转向基于耕地保护外部性内在化的耕地补偿进而逐步开展耕地保护区际补偿机制研究。由此从3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未来的研究重点:从空间效率均衡的角度确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角度开展耕地区域协调保护研究;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开展耕地区域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以及从帕累托优化的角度研究耕地区域保护补偿价值标准,并据此开展耕地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省域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框架与价值量化探讨 [J].
方斌 ;
王波 ;
王庆日 .
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 (08) :29-35
[2]   城市化和退耕还林草对中国耕地生产力的影响 [J].
闫慧敏 ;
刘纪远 ;
黄河清 ;
董金玮 ;
徐新良 ;
王军邦 .
地理学报, 2012, 67 (05) :579-588
[3]   中国耕地等别分异特性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J].
王洪波 ;
程锋 ;
张中帆 ;
郧文聚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11) :1-8
[4]   重庆市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构建 [J].
李萍 ;
邵景安 ;
张贞 ;
魏朝富 ;
邱道持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6) :919-931
[5]   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J].
张鸿辉 ;
曾永年 ;
刘慧敏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 (04) :1056-1065
[6]   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 [J].
廖和平 ;
王玄德 ;
沈燕 ;
邓健 .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 (04) :42-48
[7]  
中国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影响的预测与分析[J]. 姜群鸥,邓祥征,林英志,崔永伟.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8]   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J].
柯新利 ;
邓祥征 ;
刘成武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1) :1442-1450
[9]   区域耕地保护补偿分区实证研究 [J].
周小平 ;
宋丽洁 ;
柴铎 ;
刘颖梅 .
经济地理, 2010, 30 (09) :1546-1551
[10]   基于数量视角的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 [J].
谭术魁 ;
张红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4) :153-158